观念:身边亲戚有真正的“乡下人”,这种称谓不是鄙视,而是他们所持有的观念落后到你无法想象。读书无用论仍然存在,小学同学早有17,8岁抱孩子的,辍学的也不在少数,很多人进入社会有了不一样的经历。环境:父母一辈的观念对于农村孩子的影响相当巨大,读书环境里的霸凌现象也毁掉一部分优秀的学生,一个智力水平绝不低于我的朋友因为校园霸凌走上了混混的道路,一辈子都困在了小县城里。
农村的孩子成长在农村,性格特点,包括很多气质都符合农村的特点,符合周围的环境,城市人也是一样。但是不可否认,社会确实有阶层的差异,从全社会来说,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基本代表了“上层”,但是农村基本代表的“底层”。当农村孩子从底层像上层过度的时候,自然而然就会遇到很多的的问题,凸显很多劣势,这种劣势是环境造成的,因为你毕竟成长在农村,你的前十几年很多的特征都符合农村的环境。
我在二线城市长大,到一线城市上了一普通985,学校里一半的本地学生。他们虽然高考排名低,但是能展现出让我折服到五体投地的综合素质,绽放夺目光彩,就像人们常说的那样。事实上,有同学连飞机都没坐过,好多同学竟然符合你们说的“农村孩子”的特点。当她们为了省钱不开空调,当她们为了鞋架大吵大闹,当他们在计算机课上哄笑着调侃同学的私密事,一切都幻灭了。
每个城市里又有各种阶层的家庭,差距真心太大。选择足够的样本,分别找出他们的共性,这大概要一个规模很大的社科调查才能回答。而我个人的体验只是盲人摸象。就我个人来讲,与农村出身的父亲相比,我弗如远甚。即便我的教育经历成长环境比年轻时候的他好得多,但是在对工作学习的投入,面对困难的坚韧这些品质上,我还是差得太远。
农村的孩子可能不是很懂名牌,但是对于地里的昆虫可能认识的比较多。农村的孩子可能不讲卫生,但是在农村的环境下可能10天一洗澡比3天一洗澡更加能适应环境,因为农村的冬天烧水比较费时,所以降低洗澡频率也是为了更好的适应环境。城市孩子会踢球,农村孩子会养猪。对于农村人来说会养猪当然优于会踢球。
农村的孩子和城里的孩子相比,在体力(营养状况)、智力(教育状况)上,整体并不占优势;家庭财产、社会关系亦是如此。中国这么大,还要看哪里的农村,哪里的城市。上海、江苏的农村可能比西部地区的中小城市经济状况更好,匹配的资源占有更有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