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一个迅速变化的世界,应对它的唯一变化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谈历史,我们自豪;谈未来,我们焦虑今天非常高兴跟大家一起来探讨历史与未来。谈到历史,我们中国人都很骄傲,因为过去的四大文明古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现在就剩中国还能传承下去。对西安的居民来说,那更为我们的历史自豪,因为我们是十三朝古都,有非常厚重的历史积淀。
我们谈未来,现在很多人都非常焦虑。前几天罗振宇的跨年演讲,他就提到现在大家都非常焦虑。马云是每个月赚十几亿、二十亿人民币的大佬,他焦虑被别人赶超。罗振宇也很焦虑,他为两个刚刚出生不久的孩子焦虑,他们以后要上什么幼儿园,要上什么小学,以后能不能上一个好的学校?人们都活在焦虑中。
今天,面对急剧变化的未来,我们应该怎么办?我想用21分钟的时间,跟大家一起来探索这个问题。
人工智能:我毁灭你,与你无关
大家都很担心,新的科技将会给我们带来一个完全未知的社会,特别是人工智能的出现。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这个数字?日本软银的老总孙正义说,现在人的智商一般是70到200,普通人在100左右,爱因斯坦是200,有智力障碍的人大概在70左右。那人工智能的智商是多少?人工智能的智商可能达到10000。那跟10000的人工智能比起来,就像人跟蚂蚁一样。就像霍金说,“你可能并不是一个讨厌蚂蚁的人,但你也会在无意中踩死蚂蚁。”我们现在要做的很多事情,就是要避免人类未来处于蚂蚁的境地。
确实,新的科技正向我们铺面而来。大家谈论较多的,比如说自动驾驶。自动驾驶多好,我们就可以坐在汽车里,汽车直接开了,我们可以打麻将,可以看书。
但是大家想到没有,一旦有了自动驾驶,那么现在的司机就没有工作了。不但司机没有工作,当汽车能24小时上路的时候,有人计算过只需要现在汽车拥有量的五分之一到十分之一就够了。
汽车数量减少,路上没有交通堵塞,可以跑得更快,干更多的活。当汽车可以24小时跑的时候,白天可以送人,晚上就可以送货。也就是说,一旦出现了自动驾驶,可能连咱们快递小哥的工作也没有了。
花旗银行和牛津大学的一份研究显示,很可能中国目前77%的工作将要被机器人所替代。不仅是传统工厂的流水线,也不仅是快递小哥,也不仅是驾驶员,包括律师、记者都有可能被人工智能所替代。人类应该拥有什么能力适应未来?面对这样的未来,我们应该怎么办?我们特别担心的是,未来虽然还会不断创造新的工作,但是这些工作需要我们不断转换。有人预测,人的一生可能要转换八次工作。这八次不是你在本单位里转换,而是跨界的转换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