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下说宁要八十年代高中生,不要现在大学生。八十年代每年出生人有二千六百万左右,高中生约六百万,小学毕业就淘汰约一千三百万(本人知小升初约45%,大城市可能高些),参加高考人约二百六十万,中专、大专、重点约四十万。现在约一千七百万每年出生,高中生约一千二百万,录取约一千万,留洋约七十万。按以前人口比例占六成,现当今录取约二十五万左右大中专生,能参加高考高中生约一百六十万,初中生约八百五十万。所以一百六十万名以下可能初中毕业就打工,二十五万名下现在211部分要名落孙山
学历体现的更多的是一种基于书本知识的学习能力,学习水平的高低由分数决定,但能力则具有多元化的特征,是一个人适应社会适应工作岗位的能力,是一个人创新创造的能力,这一点,显然是学历的单一性无法匹配的,从这一点来看,能力也是重于学历的。
两者是相辅相承的关系。能力需要培养,需要施展,需要舞台,需要空间,当能力能真正的由学历反映出来时,我们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成功了,是表里如一,内外一致的真才!
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宁愿要一个80年代的高中生也不愿要一个现在的大学生。可见得能力比学历更重要,也从现实中反咉了教育的现状,素质教育与能力教育的重要性。
我觉得工作能力最重要,学历只代表曾经受过的教育,不代表实际工作能力,就像是某些博士研究论文都是全文照抄的,所以高学历不能真实反映人的工作能力。
主要看在什么时代,目前来说肯定是学历比较重要的。在这个时代,学历决定你在职场的起点与未来十年的前景,是人生进阶的入场券,当然至关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