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图册一直带着,然后到了一个地方首先买地图,现在我也有买地图的习惯,家里攒了无数,即是纪念,又可以等着将来增值。那时候还没手机,而且卡油特别严重,事先打听好哪里比较黑,会在进去之前找个带路的,那会各大城市进城路口都有带路党,比地图好使,可以省掉很多罚款,否则外地车牌要想全身而退是没可能的。
这个我想我有点发言权,我从96年开始自驾游,一开始只是近一些的地方,不会超过500公里外,那个时候停车问路就可以了,而且那个时候主要是走国道和省道经常可以遇到路边人家。后来就是买地图,就是一个书一样的地图册,每年都要买新的,因为我国发展太快了,领导一句话“要想富,先修路。
如果要出远门,我会提前在网上查到达的路线、公交车、地铁、航班的信息,具体到下什么车,然后上什么车,向哪个方面走多少米到达等等,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心中有底气,遇到困难也不会害怕。
在行驶的过程当中,边走边问,遇到交警问一下交警,遇到路人,问一下路人,大概就能找到你要找的具体地方。在国道上行驶,大概会看到很多的路牌,很多的里程牌,这样对你也是提供了参照。
以前人没有导航,真的很不方便呀,然后一般的司机都是靠地图确认路线,所以就会常备一本地理图册。再然后通过公路上的路标认路,如果还不清楚的,你也就只能用老办法,那就只有问人了。
以前没有手机导航或者车载导航系统,在司机的驾驶室常常会放了一本厚厚的地图册,这张地图涵盖了中国所有的地方,你想去哪里,都能够找到详细的地图方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