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公婆多钱的过年钱,还要看小夫妻的收入和积蓄。收入高的话就多给点,收入少的话就多给点。
我记得我们就是第一年新婚的时候给了他们两千元的过节费用,其余后来时间没有给过。因为我老公是一名军人,所以不是每次过年过春节都有假期的,我印象中只有新婚的那一年过年有假期回家了。其余这几年要么因为我们就在这个城市,要么就是我跟随我爸妈回老家了,所以之后的过年没有见过我公婆,那么也就没有什么过年钱了。
这么说吧,既然是过年,那么给公婆多少钱,就得给自己爸妈多少钱的。而且父母的付出也是不一样的。我家就是,我公婆由于在外地,一年也不来看望我跟宝宝几眼的,这种情况我们如何给予他们过年钱呢。
其实我始终觉得公婆想要得到晚辈的尊重以及关心,首先自己就要以身作则。结婚后,通过闺蜜的一些了解,真的才知道,真是有的人为老不尊,倚老卖老那种情况。那种公婆别说过年给钱了,就是平时来往或者接触还是尽量少了好。
夫妻年薪比较高,公婆帮忙带娃比较辛苦,这样就可以多给予一些作为补偿,但是一般长辈都是不会要我们晚辈的钱的。如果是小夫妻收入较低,还有照顾孩子,而公婆也没有给予帮忙等情况的话,其实可以少给一些或者不给,毕竟自己的小日子还是要继续下去的。任何事情都是相互的。
过年给多少钱,我觉得很大程度上跟收入有关,也跟地方消费水平有关,还跟你老公平时给多少钱过年有关。
假设你们在一二线城市工作,双方均年薪100万以上,鉴于我没有这么有钱的亲戚,所以到了这个级别还真说不好要给多少。但是如果你是月入一万左右的工薪阶层,按照实际能力来,没有小孩的时候可以稍微给多一点点,如果有小孩的话,可以适当地减少一点。但是,这些都只能通过你老公的口去跟婆婆商量,不然婆媳关系也很容易陷入麻烦。
如果你们在三四线城市生活,月入一万的话,过年的时候可以给多一点,毕竟这个收入在三四线城市来说也不算少了,毕竟一年也就这么一两回,即使是作为儿媳妇也要表示一下意思,让彼此面上都过得去。
当然啦,我这种十八线城市的标准,就是钱多的你随便看着给,像我们家的话,过年一般是给老人500块到1000块,这也取决于个人家庭经济条件。我有个堂姑,因为她们家很困难,结婚后每年不给红包,只是买点礼物,或者是做点好吃的。还有另外比我大一岁的堂姑,嫁的比较好,每年给她婆婆那边两千块。同样是在广西,我以前在南宁的同事,普遍都会给1000以上。
所以说,这个给多少钱,并不是说看别人怎么做,可以参考,再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就算婆婆会跟你计较这个,她也不会跟自己儿子计较这个,真的有什么困难让你老公去说,老人家一般都会体谅的。
这就得看个人能力了。你不能一个月挣那么两千块钱过年给公婆两千吧。你这个月的花费总得算吧,而且回家过年你置办年货给家里买东西也要花不少钱。
不晓得大城市里面是怎么样的,反正我爷爷奶奶都是共和国的同龄人,我爷爷是1949年的,我奶奶略长四岁,都是勤勤恳恳务农务了一辈子的人。我爸爸及其兄弟姐妹都是成长于一个贫困的山村里,好在他们兄弟姐妹都很争气,都考上了大学有了出路,是我们村子里那个年代罕见的大学生家庭。我爸爸是家里的老大,后来工作省吃俭用也供我叔叔他们上学。毕业在我们那个小县城就业,现在也是50岁的人了。
我奶奶孩子五个,孩子多,每家过年都会给一些钱做年钱,我们那边把压岁钱也叫年钱,我爷爷奶奶都在乡下根本花不了多少也,我们家就是每年去买点菜肉什么的,给我爷爷奶奶给这么两千块钱,别的孩子也都差不多,我爷爷奶奶平时又有养老金,有什么生病住院,或者要交的多的钱,也都是儿子们一手包,其实给年钱也花不了,我三叔年龄小,我爸爸50多岁我三叔才是27差不多,还没有结婚娶媳妇,所以大概我爷爷奶奶也存点钱搭给我三叔以后办酒席什么的。
钱多少有个意思就行了,过年你也不能就给个一两百,也太少,现在的一两百干不了什么的。健康平安也是重要,也看你自己的家庭情况,你挣的没其他儿媳妇挣得多,把你力所能及的包个红包也就行了,不用比的。
三线城市中产阶级,父母和公婆一样,都是2000,偶尔会多给公婆一点,因为他们条件比父母差点。
给个笑脸,足够了。 不欠他们的,怎么也不见女婿给女方家人的过年钱呢,两边都是家长,养大孩子都不容易。
有些吸血鬼给多少都嫌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