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家庭,每个个体都不一样。男方家庭都希望找个勤俭持家的,女方家庭希望找个家境富裕的,但共同特点是都希望找本地的,两个人和两个家庭都有交往的理念基础,不至于观念不同弄得老死不相往来。上述观念也不乏可取之处,毕竟二三十岁是女人的黄金时代,四五十岁是男人的天下,男女方的想法也是可以理解的。当然,女强人或花心公子不在其列。
社会越发达,个人越解放,如今靠婚姻来铆钉阶层,不知是社会的进步还是悲哀。归根到底,婚姻的落脚点应该是家,家的核心是人,一段和谐的关系中,比门当户对重要的是志趣相投。
门当户对是应该的,不过什么才33、可以残疾不要属羊、海归女博士.....都是什么鬼?都沦落得要相亲了还搞不清楚状况,真是迷之自信!
这样看来,中国式相亲价目表的存在也不无其道理。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在这倡导把婚姻看做一场简单物质的“权色交易”。
曾经去逛过一次,顿感自己的条件如渣。条件好的不得了的女生远远多于男生的资料。很多家长脸上写满了苛刻挑剔,挺扭曲的。
与其说是爱情买卖,不如说是全家协同上阵的一场阶级保卫战。其中最令人绝望的部分莫过于,这种无力感来源于我们的不自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