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美联储发布了《2016年美国家庭经济状况报告》,这份调查报告显示,美国居然有44%的成年人连400美元(约合人民币2700元)的应急款都拿不出来。
看到这样的新闻,相信你也跟安博士一样吃惊。
人均收入如此高的国家,为什么这么多人不存钱?那面对突发情况,他们到哪里去救急?
想想我们这边,80后还在悲催的还房贷、车贷,存不到钱尚且在情理之中。
难道美国的80后也在花钱买房、买车吗?
美国的80后
首先,美国不叫80后,而是千禧代和后千禧代。
毫无疑问,21世纪是属于这些80、90后的千禧代族的。他们成长的环境好,很多人的父母接受过大学教育,他们本人也在更良好的教育环境里长大,很多有跨文化跨国界的学习和工作经验,的确得天独厚。
中国和美国的80后们都是社交网络的行家里手,没有他们不会玩的,微信微博知乎百度,脸书推特ins等。
美国80后在干嘛?
有一份关于美国80后的调查报告结果表明,“做好父母”是80后选择最多的选项,“婚姻成功”位居第二,
排在第三的是“帮助他人”,“买房”屈居第四,往后还有“宗教生活”、“高薪工作”、“成名”等等。
美国80后首先追求的是家庭和责任,而不是金钱、名誉和地位。
美国大学教育传达的是,事业的成功很重要,但不能把事业的成功置于家庭之上,人生需要的是一种平衡的成功。
虽然美国80后这代人就业率相对较低,不过他们却对前景执乐观态度,生活观念和社会价值观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美国80后买房吗?
美国80后是不买房或买不起房人数比例最高的群体,一则因为现在美国房价太高,二是80后收入偏低。
过去20年美国家庭收入增长几乎为零,而80后又生不逢时,在经济不景气环境下苦苦挣扎,没有父母的奥援,80后也只能推迟买房的时间。
不过,美国人普遍认为,租房可以让他们生活的更自由。
同样是日子不好过,同样是没有钱,美国80后们,拖着N个娃选择租房住,尚且自得其乐,生活自由。
但我们的80后,大体上都生活的很压抑,很焦虑。拼命挣钱,才能勉强在社会上立足。
为了生活的好一点,很多人,工作之余,才是生活。
导致这种差异的,还是生活观念和社会价值观不一样。
什么时候,这个社会大环境才能让大家卸下包袱,轻松一点生活呢?
在当下,美国的80后已经逐渐成为美国社会的主力军,按照中国的观点,80后大部分已经到了“而立之年”,在美国也不例外,已经有了稳定的工作并且不出意外会一直在岗位上,并且大部分的80后们已经成家立业,在社交媒体方面有了属于自己的比较成熟的圈子。
美国的80后不需要为了买房特别发愁,也不需要为了“五险一金”和众多人竞争一个岗位。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责任和重担。
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作绩效是特别重要的,80后们基本已经踏入职场,或者是自己独立门户,或者是为别人打工,都开始到了要出成绩的阶段,因此他们在工作上并不轻松,反而有种“成败在此阶段抉择”的危机感。美国家庭里,一般家里的孩子还是比较多的,80后在这个阶段,85年之前的80后基本有了1-2个孩子,85后处于新婚或者备孕阶段,不管是哪一种,养家糊口也是他们的重任之一。
美国的80后,已经具备了在某些领域充当意见领袖的能力,因此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也已经凸显出来,开始在自己的领域为美国社会做出自己的应有贡献。
其实不论在哪个国家,人们都是生活的,有生活的地方就有操劳,就会有家庭,就要有社会责任感,即使发达如美国也不例外,有人说中国的80后大部分为“房奴”,美国的却不用为这烦恼。之前和一位留美的初中同学聚餐时,他说过美国的青壮年压力也是很大的,夫妻两人基本都有工作,为孩子赚奶粉钱,投资理财,职场竞争,处理家庭关系,哪一种都是和中国的青壮年没差。既然是到了而立之年,那么该做的事,该承担的责任其实是不分国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