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年来,医患关系一直紧张,其根本原因就是医疗机构“以药养医”现象严重,你看病拿的钱越多,医院的收支越多,这是一项恶性循环。去除“以药养医”打破了医疗机构的收支壁垒,是一项实实在在的便民福利工程。
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经历,就是有一点小毛病就需要各种片子各种拍,各种CT各种做,最后转了一圈回到医生这里说是吃点药就好了。我去,闹呢?花了我几百大洋,最后一瓶十块钱的药就解决了。就像赵本山演的小品《看病》一样,用一种讽刺的手法形象的说出了医患之间的矛盾关系。
去除了“以药养医”,老百姓看病贵的问题解决了。这一点我深有体会,之前我总是先到医院就诊,然后到外面药店拿药,因为医院里面肯定要贵不少。但是现在医改以后,医院里和外面药店一样钱,甚至有的药品还要比外面便宜。这对于长期吃药的患者来说可以减轻很大的费用负担。
再就是医改之后,医院的专家被要求要到乡镇基层坐诊,以后在乡镇卫生院也可以挂到专家号了,老百姓看病不用再去城里跑了,节省了很大的时间。舟车劳顿也不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
还有就是医改之后,医疗机构财政全部由政府拨款,不再压榨患者身上的钱了。没有了硬性的任务,医生看病自然也就轻松了许多。医生与患者的关系也从起初的对立面变成了一家人,医生们在执医过程中会想办法帮患者省钱,毕竟和自己的工资奖金不挂钩了,我何必操心再去想办法要钱呢?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多做点善事对大家都好。
希望政府能够多出台这样的便民福利改革政策,使老百姓的生活能够更加方便和幸福。
“以药补医”的政策是20世纪世纪五十年代在国家财力不足、对公立医院补助有限的情况下制定的,就是医生在治病的过程中挣到自己的工资,开的药越多、越贵收入就越高。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以药补医”已经出现了弊端,甚至出现了开大处方、多用药、用贵药现象的发生,使得医患矛盾越发严重,也让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费用负担更为沉重。
我们可以看“以药补医”政策的发展情况如下表所示:
一些医院或者医生为挣钱开贵药,曾困扰了不少人。现在对“以药补医”政策进行取消,没了“药品加成”,公立医院和“大处方”说拜拜,医生的工资和医院的费用由国家财政全额支出,医生的工资不再以患者购买药品的费用来挣钱,更加突出“公益性”, 医生给患者开的药就不再只开贵的了。医护人员也将更重视服务,咱老百姓负担更轻,用药更对症。
再加上现在国家逐步出台的系列医改“组合拳”能让咱老百姓能放心看病、看得起病,看得了病,看得好病。简而言之,咱老百姓以后看病,可放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