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达到彼此的认同和理解,避免误会和偏见,我们就要学会“换位思考”。所谓“换位”,即俗话说的“板凳调头坐”,就是要善于从对方的角度和处境认知对方的观念、体会对方的情感,发现对方处理问题的个性方式。只有设身处地地多为别人着想,才能够最大限度地理解别人,从而找到相处的最佳途径、解决问题的恰当方法。
渴望受到尊重是每个人的基本心理需求。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对所有的人,不管其地位高低贵贱,都应该给予应有的尊重。不仅要尊重他人的人格、个性习惯、权力地位、情感兴趣和隐私,还要尊重彼此存在的外显或内在的心理距离,不要轻易地去突破它,破坏它,否则就是对对方的冒犯,势必造成对方的戒备、反感和疏远。
希望得到别人的注意和肯定,这是人们共有的心理需求,而欣赏正是满足这种需求的一种交际方式。人际关系大师卡耐基说:“避免嫌弃人的方法,那就是发现对方的长处。”因此,在交际中我们应抱着欣赏的心态来对待每一个人,时时留心身边的人和事,多发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赞美是欣赏的直接表达。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一旦对方犯了错误,我们不要嫌弃,应给他提供改过的宽松条件,原谅别人的过失,帮助别人改正错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古语又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清则无友”,在工作和生活中,人们总是喜欢和那些宽容厚道的人交朋友,正所谓“宽则得众”。
真诚是打开别人心灵的金钥匙,因为真诚的人使人产生安全感,减少自我防卫。越是好的人际关系越需要关系的双方暴露一部分自我。也就是把自己真实想法与人交流。当然,这样做也会冒一定的风险,但是完全把自我包装起来是无法获得别人的信任的。
一个人的人际关系不和谐,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其中往往与他交际方式太死板,不留余地有关。因此,我们需要在交际中建立一个“弹性隔离带”,使自己、对方、甚或双方都能获得更大的回旋空间,以减少或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摩擦或伤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