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摄影的过程中最关键的是学会用摄影的眼光去看这个世界。然而学摄影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对着自己觉得好看的事物啪啪按快门。摄影首先当然是用相机凝固这个世界的某个地点某个角度的某个瞬间。人眼看到的世界和相机胶片/图像传感器看到的世界是截然不同的。比如,人眼基本上没有景深的概念,瞳孔可以很快调整大小焦距;而用单反拍照的时候,景深的控制就很重要,这在传感器尺寸较小的傻瓜相机上问题就不那么严重。人眼能感受到的光线的动态范围可以从没有灯光的屋子到直视太阳(很短时间,请勿自废武功!)而胶卷和CCD/CMOS能捕捉的动态范围则小得多。
人看事物会由于注意力集中,而忽视关注的主体周围的干扰。用相机拍照时容易只关注主体而忽略了构图。人看运动的物体和相机捕捉的运动模糊(motionblur)感觉不同。这就需要在摄影时注意调整快门速度达到自己想要的拍摄效果,到底是要模糊还是要清楚。相机的测光是按照场景平均18%的灰度来做的,而摄影要表达的场景,很多时候并不是18%灰,比如雪天,或者烛光晚餐。这时候用程序测光就会有重大误差。摄影一定要明白的一点,就是相机看到的世界和人眼看到的世界的差异,然后知道利用/补偿这些差异达到你自己想要表达的效果。明白作战意图、熟悉自己的武器的士兵才能打好仗。摄影也是一样。
当镜头调焦在无限远时,景深靠近相机一侧的最近极限被称为超焦距。当镜头用某一挡光圈凋焦在超焦距上的,景深范围为该距离的1/2至无限远。应用超焦距是获得最大景深或控制影像清晰范围的最快捷方法。对于有景深表刻度的镜头来说,确定超焦距很简单:只要将焦点对到无限远,这时从镜头的景深表上可以看到所用光圈所指示的从无限远到靠近相机的某一点的景深范围。相机到景深范围前瑞的距离即是超焦距;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镜头上都有景深表,而应用超焦距拍摄取得的景深会因所用镜头焦距、光圈值以及你对影像清晰度的设定而发生改变。因此‘模糊圈’作为清晰度的因数被引进了景深与超焦距的运算中。‘模糊圈’是人眼无法分辨的真实光点的直径。在实践中,没有人能在25厘米的距离区别照片上直径小于0.l毫米的点。这个0.l毫米直径取其倒数,即1/0.1,等于每毫米10条线,可以作为每毫米所能分辨线条数的出发点。
就说拍人吧,比例要控制好,高度一般要占1/2以上,另外最好能拍出面部表情,有一种心理学理论认为,表情就是情绪本身,所以如果能拍到人的表情,尤其是眼神,马上照片就有了一定的深度,你可以通过表情进入人物的内心。很多人扫街,仅仅停留在拍摄背影的层次上,他的照片没有灵魂。画龙点睛是画人和动物的关键,而拍到表情是拍人的关键。表情应该是真实的表情,不是表演出来的,并且是未被打扰的,如果你在拍对方的时候,对方意识到了镜头,他的心理状态就被你改变了,所以有人说好照片都是偷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