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向来都认为“早起毁一天”。可能是身体素质的原因,让我早起一小时我就能犯楞一整天,整个人都不对劲,做事情没有条理,想问题想一半大脑就犯困了,然后就停顿了。我很讨厌这种状态,可是我却怎么也调整不好,白天我又无法睡回笼觉,根本睡不着。
对于我来说就是早起毁一天,整一天调整不了状态不说,还会影响各种事情,长期给别人形成的印象也不好。每次都是别人都能早起,我却迟迟起不来,万一早上的睡眠被影响了,我整一天也是很难过的。
大概是因为我作息不规律,睡眠质量不好,加上我会熬夜,做不完的事情非要做完才会睡觉。有时候睡觉前还要玩会手机。这可能是因为长久的习惯影响导致的。即使我晚上早早睡觉,第二天早起还是这个状态。想方设法调整的话,大概8/9点钟就会恢复正常。可能是因为我的睡眠质量较差,不论睡的时间长短都会让我早上没精神。
除非有一种情况是第二天要去旅游,那样的话我不仅很兴奋,很激动,还会异常清醒,而且在旅游的几天中,即使特别累,依然能做到早上精神抖擞。
虽然说对我来说早起毁一天,可是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暑假每天我都要起个大早去排队练车,才能排在别人前面,才能早早回家。去模拟考试更是这样,星期日模拟考试有几百人,我硬是起个大早去排队,首班车,赶在驾校开大门,然后排队站在第一排,于是我排到了前二十号。我离开的时候,发现大厅还都是人,大厅门口还在排队,甚至缴费处还在排队,太可怕了。我也顾不得什么早起状态咋样了,我只知道,如果我慢一步,那我估计得下午才能回家了。
可能是有点懒惰的心理呗,不能早起,睡得不饱,一天都是没有精神的。
为什么说有点懒惰的心理呢,因为我早起毁一天的心理到了大学才有的。之前在高三的时候每天晚上十点半下晚自习,回到家洗漱完毕后还要继续做试题,最早都是十二点才会睡觉,一两点睡觉是经常的事,早上最迟六点就得起床了,因为六点五十就要上早自习了,每天睡得晚,起的早,也没有心思毁一天,早自习还是要专注背书,时间那么紧迫,哪敢有什么早起毁一天的想法,每天就想着能多看一点东西,能在高考能多考一点分,心里想着的都是向着理想的大学再进一步。甚至想着早起一点早到班里就能比别人多看一点书,不敢毁了一天。
而上了大学,早上最早八点钟上课,七点多起床就行了,却自依然觉得觉不够睡的,早上起来都是晕晕乎乎的,上课的时候,第一节课可能都撑不过去,眼睛不自主的就合上了,下课了立马趴下就睡了。有时候第一节课还没有课,八点半起床也是起不来,仍然觉得没睡饱,反正就是早上不能睡到自然醒那就是早起毁一天,这不就是懒惰心理,没有高三的压迫感之后,大学自己就放纵自己了,人也变得懒了。
现在还是学生可以懒惰一下,但是等之后上班了,你要是有早起毁一天的状态,那还怎么精力集中的工作,一天晕晕乎乎的,万一工作上哪一点做错了,那估计麻烦就大了,所以啊早起毁一天的心理还是早些摆脱吧,该早起就得早起,就要认真开始一天。
“早起毁一天”?不过是那些懒人自我安慰的毒鸡汤罢了!
托马斯·科里花了5年时间潜心研究177位百万富翁的生活,发现了12个“富有习惯”,其中第一个就是坚持早起。
只是因为长时间以来养成的破习惯,早起,对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来说总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不过大多数人虽然起不来,但是也还是能意识到早起是有好处的。他们也想早起,只是感觉太痛苦了,下不了决心,停留在想的阶段,行动不了。然而,也有很多人起不来也就算了,还各种花式甩锅,想各种托辞来为自己的懒惰辩护。
有些人对于早起这件事简直深恶痛绝,甚至发出了“晚起毁上午,早起傻一天” 的感慨,其他不少同样起不来的人看到这句话简直如获至宝,然后每一天都可以捧着这碗“毒鸡汤”心安理得的懒床了。
个人感觉早睡早起是最好的生活习惯,怎么能说早起毁一天呢,拥有这样的心理的人都是很懒惰的,不愿意早晨起得很早。
给自己一个睡懒觉的理由,把今天发生的糟糕事情,责任归结于早起,很明显的是在逃避现状。
可能这种人比较贪睡,如果起得过早,一整天就会没有精神,所以就会有早起毁一天的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