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艇能浮在海面上或下潜到海中某一深度同样也根据浮力的大小来决定:当浮力大于潜艇本身的重量时,潜艇就能浮出水面;当浮力小于潜艇本身的重量时,潜艇就能下潜;与浮力正好等于潜艇本身的重量时,潜艇就悬浮在水面下一定深度处。
潜水艇是一种既能在水面航行、又能潜伏于水中进行活动的军舰。它以其特有的隐蔽性、强大的攻击力、使用的灵活性以及越来越高的技术含量,使海洋战场的作战范围由水面扩展至水下,使海战样式日趋复杂、残酷。
当潜艇正常上浮时,用高压空气分步骤把压载水舱里的水挤出去,使之充满了空气,使潜艇在水下的重量减轻了,当潜艇的重量小于它同体积的水的重量时,潜艇就会上浮,直至浮出水面。
潜艇之所以能沉到海里是因为它可以灵活控制潜艇的“重力大小”,因为潜艇自身的浮力是不变的所以重力小于浮力就会上升、大于浮力就会下降、等于浮力就会悬浮在水中。
这主要与重力和浮力有关。根据“浮性定律”(或阿基米德定律),任何物体在液体中都会受到浮力的作用,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本身所排开液体的重量。
潜 艇下潜和上浮的原理就跟鱼类差不多,鱼儿腹中有一种可充满气体的囊状鳔,其作用类似于潜艇上的压载水舱,是鱼在水中沉浮的主要调节器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