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韩国店小服务生走过..海底捞很锻炼人..也很剥削人..但是企业他确实是餐饮届的王者,海底捞价格贵,说明靠价格战的企业是活不长久了,企业需要利润才可以长久存活.海底捞舆论风很强,所以宣传达到了免费广告的效果,虽然有炒作的味道、但品牌当然需要宣传。连本地韩国人都传讯来品尝海底捞。都知道是在中国最有名气的火锅.食品安全海底捞很重视,也是海底捞面临今后最大的问题,食品安全,希望他越来越好.但最可怕的还是人员,海底捞是非常非常累的,尤其越下层的员工越来,然而海底捞曾经疯狂的扩张、下面工作人员看着年薪百万的店长、每天向打了鸡血一样拼命努力,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但是企业上升期没问题,新店一直开,很多人都有改变命运的机会、任何企业都会到瓶颈期和下降期,就连世界最牛的苹果公司也不例外。然后靠服务来做最大卖点的海底捞、如果失去晋升机会的员工、干着超级累而且很低廉工资的时候,他们还会那样热情服务吗,他们还会来海底捞工作吗、失去了地基,金字塔还会那样树立不到吗。
东西不好吃,火锅味一点都不正。至于所谓的服务好,说件真实的事情。我第一次去海底捞,2011年7月份在北京北洼路那家。因为去的早,中间我们点了一份面,等了将近20分钟还是没有上,我就想催一催。我先是举手示意,并且说“不好意思”,希望他们能注意到我。举了三次,无反应。于是我第四次举手的时候,高声喊了声“服务员”。一个大概30岁左右的服务员过来,到桌边第一句话不是问我们需要什么,而是说,不要叫“服务员”,举手示意就行了。这一句话让我对海底捞印象很差。我如她所说举了N次手但是木有人理我。
曾经入职过海底捞,只坚持了一周,很多评论说服务员喜欢帮你们下菜,其实都是规定的,还有一些菜,必须给你上调味碟,虾滑必须上丸滑味碟,脑花和血旺必须上辣椒面等等,还有一些普通的东西像什么眼镜布,皮圈,手机套,围裙,涮肉的支架,手机支架也是必须上的,如果一桌客人有一个带了眼镜,你没给他布就是你的失职,各种这样的活动,这种文化恕我消化不了!能在海底捞坚持下去的都是能人啊!
海底捞价格这两年慢慢提升就不说了,毕竟店面环境比以前更好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每次去吃海底捞节奏完全不是自己掌握的,本来就是想静静的去吃一顿,约三五好友慢慢的吃着火锅,吹着牛逼,结果,服务员三五分钟给你下点菜,一个小时结束战斗了,我的天,看着后边拍着老长的队,你还好意思坐在一起吹牛逼么,在海底捞吃饭感觉最致命的弱点就是吃饭节奏完全被服务员掌握着。
一直没有解决吃完火锅一身味儿的问题,对味道敏感的人,最好选择晚间去吃。这是普遍问题。等位过程中,你表示不等了,着急要走,服务员会优先安排你的桌位——这意味着,「规矩」被海底捞自己破坏。这是个别现象,但不唯一。在同业中,服务水准接近极致,好的口碑积累到一定高度,海底捞的经营者就很难产生「建设性的焦虑」,其内部也很难发生「建设性的破坏」。否定与创新,两难!
关于“过分热情”很多顾客不去海底捞就是因为这一点,不是不喜欢,而是担心对方过于热情或者热情的某些方式自己难以接受。无法回报对方的热情,也很忐忑。中国又没有小费文化,感谢侍者,想给小费对方还会拒绝,比较尴尬。对于性格比较内敛的顾客而言,海底捞员工所能够带来的服务体验和这些顾客的需求往往不在一个位面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