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的字像天书?
其实应该是医生的手写的门诊病历和处方像天书才对。
不过,有规范性要求的住院病历、病程记录、手术记录,都还是相当工整的。因为不工整过不了关,还得重新写。
所以并不是医生写的所有的字都像天书。
那为什么门诊病历和处方写得像天书呢?
按照医生们给出的说法就是一个字:"忙",因为短时间内看很多病人,还要完善相应的医疗文件,所以为了节约时间只能越写越潦草。
这看上去是一个合理的解释。
这是国内独有的现象?
坊间流传:这是上世纪50、60年代在国内开始出现的现象,并将这种天书字体命名为"医生体"。
其实不然。
这是一个全球存在的普遍现象,而且有相当悠久的历史。
世界上还有很多国家部分医生因此发出过倡议呼吁,也是上世纪末很多国家推广电子病历的理由之一。
真的是因为医生太忙吗?
有一个有趣的发现是,医生字迹的低易读性主要集中在字母不是数字。这可能反映了医生对药物剂量具有更高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也说明对于数字以外的内容,即使不是故意写的潦草,至少也是重视不够。
而且现有少数研究不足以得出时间紧是医生书写潦草的必然的原因。
医疗行业的古老传统
医生手书的潦草难以辨认,不仅是世界性的普遍现象,同时也是医疗行业的一项古老的传统。
我国古代并没有书写病历的传统,但是医生们通常会书写处方,由家属照方抓药。
在欧洲,几个世纪以来医生就有书写"门诊病历"和处方的传统。
要知道,那时,我们郎中们的处方几乎是仅供患者家属到开方自己开的"药堂"抓药之用。
欧洲的门诊病历更是仅供医生自己阅读,处方同样主要是供在自己家的药房抓药用。其实直到今天,门诊病历也几乎是仅供自己和极少数同行阅读。
这就是说,医生手书的门诊病历和处方,从历史上来讲,实质上是在少数人之间约定的一种"密码"文字。这个"少数人"的人数是极其有限的,他们对于"圈子"内医生的密写文件非常熟稔,通常会辨认无误。
其实,直到广泛使用电子病历之前,医生的手书门诊病历和处方仍然是流通在少数人之间的一种密码文字。职业阅读者限于医生、同科室护士(住院处方)和同医院药剂师。即使今天的医疗是一个高度协作性的团体行为,职业阅读者的圈子也通常不过区区几十人。
至于,这种密码文字是不是具有其他的"保护性"意义。比如:
保护"独家"处方以防外泄,保证处方能落实在自己诊所或医院以防经济损失等,缺乏证据,不好随便结论。
就是说,医生书写潦草是一种行业传统。很多医生并非刻意而为,进入这个行业,跟随前辈学习中有样学样,字体也就在无意识中越来越潦草。甚至,不除外有刻意的成分。比如,很多医生笔迹中最"潦草"的是签名,那可是费了很大功夫练成的。不错吧。
至于到底为什么医生写字像天书?因为,那原本就是天书。
准确的说,并不是医生写字像天书,而是很多医生手书的门诊病历和处方像天书,让人看不懂。
比如,下图这张天书中药处方,集所有网民的聪明才智,几年时间下来,仍未能完全破解,堪称世界难题。
但是,有规范性要求的住院病历、病程记录、手术记录,都还是相当工整的。道理很简单,不工整过不了关,还得重新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