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术的小史 催眠术是一项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心理调整技术。 在古代就有很多类似于催眠的记载,由于科学不发达,便借助自身或者外界的力量来治疗某些疾病。再如寺庙的僧侣或者教堂的神甫等进行讲道、说法、告解等,都有类似于自我催眠的作用。这就是催眠的神学时代。
由于催眠能改变人的感觉敏感性,1841年布雷德开始用催眠来麻醉、镇痛。布雷德是用凝视水晶球的方法做催眠,他开始提出了眼神经疲劳学说,认为这是一种类似睡眠的状态,这种使人进入清醒和睡眠之间的状态的方法就是催眠术(布雷德首先提出来的)。
催眠术在心理学上只是一种方法,心理医生为了解和掌握患者患病的起因,有一些心理疾病的患者,需要在催眠的情况下,才能了解到患者潜意识中的心理创伤或者说是诱因。就好比大夫看病时必须得找到病因,才能对症下药才能去除病根。
催眠是一种把人导入入神状态的方法或技术,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催眠现象,如看广告、看到电视上感人情景流泪等,都是催眠,在心理治疗中,催眠术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技巧用于治疗各种心理问题以及心理问题导致的身体上的病变。
1841年11月英国著名的外科医生布雷德(G.Braid)在观看一位瑞士医师用催眠术治病表演时,他用挑剔的、蔑视的态度想从中找出欺诈骗局,结果未发现有任何破绽,于是他也开始了对催眠的研究和应用。
物质层次——脑神经系统功能。脑神经接受心理暗示后,进行储存、分析后通过神经生物的变化,影响生理活动功能,内分泌和植物神经系统发生相应的变化,诱导催眠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