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暑假会被妈妈带着去外婆家住,渐渐体会到了其实有的生活并不需要网络这种东西。社交,就是去放牛的时候和邻居们话话家常,因为长期缺乏大的主题又想继续下去,聊天变得很细化,很琐碎。隔壁某某亲戚结婚了也是大事可以作为很久的话题,子话题有女方是哪里人,什么背景,什么时候生孩子,女方亲戚们有什么有趣的丑闻,女方那边有没有适合年纪的未婚男人或女人,可以试着撮合我们村的某某某。有时候我问我妈他们每天这么聊,不会没了话题吗?我妈说,不会,每天都有新发生的事可以聊。买东西会去一月两次的赶场,那里什么都有。原始的物质交换在这里其实体现得很好。外婆会带着一点点菜或者鸡鸭去集市上卖,然后又带回一些生活必需品。想要送货上门...嗯...也行,如果你强烈要求的话。
前段时间去外婆家,居住环境也不是很差,只是老年人不用wifi而已,所以导致各种不习惯,刷微博看到的各种视频只能点赞(待以后再看 ),不能看自己想看的视频(前些日子再追伪装者,琅琊榜)。 至于外公外婆他们,他们一辈子习惯了没有网络的生活,接触的唯一和网络相关的就是手机了,他们也不是用来上网,就是接电话而已…他们每天的生活比我们简单舒服多了,每天早早的起床,然后做早饭,吃饭,喂喂家禽,去菜地里看看,基本上一个上午就过去了,中午做饭,吃饭,然后睡个午觉,下午外公出去打打牌,外婆就在家里和邻居老太太聊聊家常,谁家结婚了呀,谁家有孙子了呀等等。
小时候一直没有网络,慵懒惬意,而平静。户外活动很多,跳皮筋,丢沙包,爬树,捉鸟,捉知了,捉鱼,捉蚂蚱,养鸟。。。小伙伴很多,一起疯一起闹。很有探险精神,谁家门口的花很漂亮,谁家的桃快熟了,谁家门口的狗特别凶,哪里坟头比较多,小镇的角角落落都很熟悉。很有耐心,不焦不躁,为了偷桃偷石榴,天天观察主人家作息,摸准时间摘了就跑,身体素质也很好,小伙伴你追我赶疯疯傻傻不知不觉就十几里路。生活简单充实,去桥下小溪捉小鱼半天就没了,躺院子里看天上的云半天又没了,我真的看过孙悟空一样的云呢。对着课本上那篇讲不同形态的云的课文天天一本正经播天气预报。
我不知道城市人会怎样,但是就我这个农村出来的孩子来说我会去散步,钓鱼,放风筝,看着小一辈的成长;洗菜,做饭,陪家人聊聊天;晚上是有点无聊,我会看看书,有时候回翻翻以前的照片。在那个大环境下面,你可以没有网络,但是有一片你想不到的宁静与安详,你会重新发现,太阳是金黄的,天是蓝的,水是清的,生活的节奏也比较缓慢,一切是那么美好,一片其乐融融。这也是我有能力后,也不会在家里面安装网络的原因。
06年上大学,我们待的最多的就是琴房...结果别说网络了, 连信号, 风扇(在火炉城市)都没有。 每次练琴就跟熬钟似的,一曲罢了,已成水人的节奏了。不过这样的效率好像特别的高, 高到一天就只做一件事, 高到 手机也能超长待机。而且, 除了琴, 更多的时跟大家交流, 侃大山。探索如何修炼成文艺青年。
在没有网络的地方生活,一般都会有大群的鸡 、猪、牛、羊陪伴你;抬头看到的除了太阳就是月亮,低头看到的除了沙石就是草。想念对方却不知道怎么做,无所事事天天想着吃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