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的增长大多用国民生产总值GDP的增长来衡量,有些学者提出反对意见,其中最主要的反对理由是什么呢?有一条很重要的就是政府卖土地,因为土地卖出去赚一大笔钱来补贴财政收入,这个是GDP的衡量问题。比喻一个地方政府,什么也不做,只需要大规模卖地,提供给地产商,就可以创造可观的GDP政绩,卖的价越高,GDP也就越高。 过去一段时间以GDP的增幅来衡量官员的政绩,令某些地方官员为求表现,大量投资房地产和公路建设,从而引发了全国房地产业过度膨胀。 GDP增长了,可老百姓却买不起房了。要衡量经济发展的标准,是不是应该把老百姓是否住得起房,是否上得起学,是否看得起病,生活的好不好考虑进去呢?由于房地产过度膨胀,中国国家和老百姓的大量资金流向房地产,作为不动产的房地产业吸附了大量的资本,使其它产业投资匮乏,社会现金流短缺,造成货币供应紧张,而国家为满足货币供应而加大货币发行又导致了通货的膨胀。浪油的涨价正是因为房地产吸附了大量的社会资本,国家为了平抑基本物价,只能增发货币,引发了通货膨胀。粮油的上涨,储蓄资产相应贬值,引发了多个行业成本和收益的加速变化,正快速传导到整个产业链,通货膨胀恶性将会出现,这是老百姓的灾难。 高房价所影响的不是一个简单的城市繁荣问题,而是一个城市过高的房价所带来的城市衰退问题。 房价炒上来之后,大多数人是不得益的,得益的只是少部分人。我们改革的结果不应该是富裕了少部分人,而成本却由社会大众来负担,由社会大众来负担的情况是不允许的,但现在这是普遍情况,因为你没有配套措施。
对中国人来说,富是一件好事,但露富却不是。尽管现在很多人在面对土豪的时候已经能不假思索地喊出那句「爸爸」,可实际上,中国社会骨子里仍然是一个仇富情绪深重的社会。我们会追求经济层面上最大限度的富有,可是在立场上,经验告诉我们脱离普通人民群众的做法是危险的。「打土豪分田地」只不过是几十年前的历史而已,很多亲历者都还健在呢,《活着》里替福贵而死的地主龙二,是一个极具震慑力的冤魂。当然,历史经验只能转化为民族品格的一小部分。近几年,最具警示意义的是类似于「我爸是李刚」和「郭美美」这样的事件,这些事实告诉所有富贵人家,民怨能有多沸腾,富贵就有多脆弱。退一万步说,哪怕每一分钱都是干干净净挣来的,远了也怕被不法分子盯上,近了,则怕亲戚朋友来借钱。所以说在买房这件事儿上,无论你真实的经济状况如何,是真的买不起房还是已经买了十几套房,口径无论如何都要统一:穷,买不起房。如果买房的事儿藏不住就说穷,还不起贷。总而言之,你永远穷,只有穷,人民群众的大门才对你敞开。如果非要给这件事加一个期限的话,星爷说,至少也得是一万年。
房产市场民营化的时候,政府的职能变得十分重要,调控房价本来就是政府的职责,全世界都是这样。货币政策,金融政策是无法从根本上扭转当前的房市,根本没有哪个国家成功过。 你看香港的房价比厦门高得多,为什么老百姓不会抗议房价高的问题?因为香港政府花了大量的公共支出建公屋,这公屋以低廉的租金,甚至内地无法想象的低租金,如每月100元租给中低收入者,甚至以低价2000多元、1000多元的房价卖给中低收入者。这样香港老百姓中的低收入者有房可住,形成好的配套措施。大家都有房子后,整个社会和谐稳定了,市场化才有基础。 中国房地产商的联合垄断,让人厌恶的铁三角,政府官员,所谓的专家学者,地产商人,勾结在一起,这种交错的关系和违规资金操作让少数人得利,而且国家的金融政策很难打破地产高价的局面。 28年的改革成果,却被房地产席卷,还造成了社会的不安与不和谐。惩治腐败,应该把改革的利益回归给老百姓,回归给民营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