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没有手机的时候我们喜欢和朋友聊天,逛街,写信或者参加其他社交。现在有了手机我们的碎片化时间可以充分被手机上的各种软件填满,我们不再害怕需要自己一个人独处的时间。因为没有人离我们的时候我们可以看手机,手机里那么多音乐,视频或者小说,新闻,或者社交软件,总有一样是可以使我们看起来不那么孤独的。于是手机成了我们在没有人陪的情况下让自己不觉得孤独的原因。
社交网络可以让人们快速获取大量信息,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但也可能让我们倒退,尤其是那些在成长中没有及时得到满足和关注的人。比如在前几天的聚会中,两个四五岁左右的孩子要看着手机或ipad才能吃饭,妈妈也觉得省心,她们只希望你能乖乖的吃饭就行。很多在马路上看手机的人,大多都不是繁忙有紧急的事要处理,只是无聊,总想看手机。
人的自然属性就是社群性,无社群、无人类。语言、文字、信件、电报、电话、互联网,每一次技术革命都是促进人类交流,降低社群活动的成本。现代人与农业文明时代的居住方式、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过去远亲不如近邻,如今近邻不问名姓。人的私密权意识在提高,但社交欲望并不低。智能手机就是最大程度降低了进行社交的支出,轻轻一摁便可勾联世界。
现在都是互联网移动多屏时代,而且智能机越来越高端,人们的碎片化时间越来越多,几乎都是拿着一部手机,而且都是做的同样的几件事情,手机看电视,手机看新闻小说,手机玩游戏,手机视频聊天。它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跟我们融入一体形影不离。我不敢相信如果有一天我们没有了手机,该怎么生活。
时代发展到了今天,手机的智能化是进步,不是倒退,是人类之光,不是人类之耻。作为稍微有点脑仁的人,都应该正视它,拥抱它。那些嚷嚷着远离手机,特别是不许孩子接触手机的人,我真心搞不懂你想干嘛?你想让孩子成为信息时代的文盲吗?损害眼睛?这是涉及方法的问题,好像和载体本身没有必然联系吧。
对手机控们而言,手机不一定是现实需要,更多的是心理需要。我们需要及时了解各种各样的信息,参与到里面,因为我们害怕落伍。所以寻找各种碎片式的信息,希望能获取更多的内容,可以在分享中给他人提供价值,这也是为何那么多人喜欢转发养生贴子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