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里我妈很节省。小时候她总是给买很便宜质量很差的鞋子和衣服,说是小孩子长得快,穿不了几天就不能穿了。长大些初中的衣服鞋子还是很便宜质量差,说你们年轻人容易喜新厌旧,便宜的多买几件扔了也不心疼。慢慢我也养成了这种习惯,导致便宜货一大堆,正式场合却没有一件衣服鞋子能穿出去。我爸在事业单位,我妈做点儿小买卖。可能是她们那一辈人小时候穷怕了,节省的观念根深蒂固。后来到我高三我妈突然查出白血病,去北京住院化疗,因为她是农村户口,治病基本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再后来我妈做骨髓移植手术,我爸跪遍了所有的亲戚借钱,差点儿把住的房子卖了,手术却失败了。我妈没能活下来,家里欠了几十万的外债。当时是真的穷了,穷的花一分钱都心惊胆战。没妈,家里一下子穷困潦倒,我感觉一下子自卑了好多。记得当时学校和我爸单位还组织过给我家捐款。我爸还让我写了感谢信。真是自卑到骨子里。
到现在还会为了省一点点钱而付出很高的时间/心情成本。比如,一本在 amazon 上只卖几块钱的电子书,我会花一下午时间去找免费版,而即使找到了也往往残缺不全或是排版一塌糊涂错别字连篇。到现在还是有种“东西够用就行了不用太在乎品质”的心态。比如能忍受一个左键半失灵的鼠标长达半年才去换新的。。到现在还是有种“省一点总是好的”的心思,尽管知道无线鼠标/键盘在待机状态下耗电池很低,还是会在回家之前把办公室里的鼠标键盘关掉。到现在还是有省钱的执念。这些事情,都是近来我自己还在有意无意做着的。有时候反应过来,会暗自哂笑自己的心态,但转身还是无法避免自己接着这么做。很无聊,却是很现实的,一种心理阴影。或许,贫穷就是这样,在不经意间,淡化掉了除了钱之外的所有概念,让人衡量事物的标准只剩下这一条。
贫穷带给我的影响,就是经常想成为别人。和表哥一起长大,和表哥说好一起读小学。我爸带我去小学报道,我问他,为什么我和哥哥不念一个小学?我爸没说话。后来我知道了,那个城里小学学费贵了几百块。初一暑假,我爸让我在小县城的中高档小区门口卖西瓜。有一个小姑娘走过来,问我:你爸爸妈妈呢?语气担忧,隐晦的夹杂着怜悯与同情。瞬间刺伤了我。那个小姑娘看起来和我同龄,身高腿长,脸庞红润,一看就是家境良好,天真烂漫。我一直嫉妒的那种人。贫穷就在当你慢慢发现你和身边其他孩子不同的时候。当时看来微小的差距造成了以后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巨大差异,幼小的孩子直面感受面对生活的打击父母的无力反抗,内心产生的不安疑惑茫然。还有因一次次求而不得,而深深栽进心底的不配得感。
家里人从我上小学大一点开始,起就没有再给我买过任何东西,没有衣服穿了自己急的哭,哭完了还是自己拿着钱在街头上傻站着。自己被欺负,上小学的时候被一个“色”老师当着全班人的面抽了好几个巴掌,下课了脸上还留着五个紫红的巴掌印,这一切的一切家里人都不知道。我物质不富有,精神更贫瘠。我穷,我自卑!没有想到过了这么多年,自己可以平静的叙述出来,我甚至觉得自己现在有些性格扭曲,爱慕虚荣,敏感,还极度没有存在感,自己对人好的方式就是给他花钱买买买。跟谁都不亲近,觉得除了自己和手里的钱以外,谁都靠不住。希望天下所有的孩子都能被温柔以待,物质上可以不富有,但也不要在精神上贫穷。
感觉自己命不值钱吧。我被牙痛折磨的几夜睡不着,去医院后医生说要根管治疗,一共1500回去告诉我妈,她给了我1000说,你看着治吧,1000不够就不要治了,妈没钱了我是单亲家庭,我妈一个月1800工资,我还有个妹妹,家里0存款,那天我妈正好发工资,才有钱给我,我没说什么,夜里蒙被子哭了一场,然后第二天我自己去找我姨妈凑了一点,终于凑齐了总之经历过之后,觉得整个人都悲观了很多,经常会在白天莫名其妙想到就会哭,感觉自己可能随便得个病就治不了了吧,牙疼也许在外人看来没什么,但其实真的疼的想死,睡不着吃不下,可是,拿不出的钱就是拿不出,有什么办法呢。
我小学五年级以前,以为教科书是世界书籍的全部,直到五年级有一天我去同学家,他们家那个房间里两面墙都是书架,上面摆满了书。我当时震惊了,原来真的有书房这么个东西,这种震撼是电视里的图书馆没法带给我的。从那时开始我经常去他们家借书,不敢借太久,借回来赶紧看完还了再借;怕把书弄脏,每次动书都要先洗手——我生怕他爸妈不愿意再借给我了。到高中的时候,他们家的两墙书已经没有再想看的了,我又发现县文化馆有看不完的书。这段经历改写了我的人生,在不停的阅读中,我治愈了贫穷给我带来的自卑,书籍给了我超越凄凉生活的力量。这是我不幸人生中的大幸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