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社会脱节,与生活脱节,与现实脱节,这是现在大学生的通病。我说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村里一个孩子考上大学,父母都是小老百姓,以种地为生,借债打工供孩子上大学,大学毕业,孩子说啥也不回家乡,宁可飘在城市,也不愿回家与父母一起度日。过年过节,回来说家里冷;夏天回来说蚊子多。父母常向邻居感叹,咋培养出来这么一个娇生惯养嫌贫爱富的主儿。去年回家后,见谁都说普通话,乡土话一句也不愿意说了。气急的父亲,抓起扫把追着他打,一直打出来家乡话才算完。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虽然没有把人分为几等,但现实生活各自都有分工的,都有自己所处的位置,每一个人扮演的角色也不同。无论是大学生还是农民,每一个阶段都会有自己的定位,懂得的知识也会差异较大,所以也不必太在意,毕竟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当然在农村家里出了大学生,是一件很难得的大事,肩上的重任也不小,承载着很多人的期盼,所以从农村走出去的大学生更应当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更多的提升自己。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直接说不知道,不懂装懂容易出笑话,那才真的丢人。大学生说不出土灶烟囱的工作原理很正常,比如文科生,还有很多知识也不懂,比如一亩田等于多少平方米,一分地、一厘地又是多少?一丈又等于多少米?估计绝大部分大学生难答上来,就算是博士也不敢说能搞定。
其实还可以把步子迈大一点,等遇到乡长大人时,也考考他会不会做农村土灶,这样做估计风险有点高,还是继续考考文人吧,这样比较安全,反正按照我的估计,屠呦呦估计不知道怎么搭农村的土灶,可是莫言在农村待过,他有可能会。
我想说,这样的大学生并不是只有这一个,而应该是一大批,甚至是绝大多数。他们平时不问柴米油盐,不问家长里短,不知父母辛苦,不懂人情世故。他们懂的是细分了的科学知识,懂得是大城市里的灯红酒绿。
砌灶也是一个老师傅才能干好的活,你要一张白纸的大学生去解释,他不知道有什么奇怪的,现实世界远比课本上那些理想模型复杂一万倍,和现实世界打交道,主要靠的是经验,而不是书本上的理想模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