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企业做过十年。至少在我做过的公司,明知道质量不合格而故意交工的很少很少。我工作过的一条山区高速公路,名气很大的,中间有一段设计了几十米高的挡土墙,具体尺寸我不记得了,但是我经常从那过,看了就害怕。为什么不直接设计成桥呢?挡土墙做过施工的都知道,是最容易出问题的,更何况是几十米高的挡土墙。修修补补是正常的,如果明显超过一般水平,就要分析原因了,这不是几句话就能说清楚的。
作为一名施工员,我之前的公司做法是在允许的误差内节省路面材料。路基发现病害就处理,然后拍照单独计量就行。要说为什么经常修补,我看到过得自卸车。荷载一般十七八吨,这个在车门上都有写的。实际情况呢,只要他拉的东西是和车斗一般平,绝对超载。我还接触过某地的路,路基原来是养虾的虾池,实在是没办法,基础太差,时间久了就会变成起伏路。只能一代一代的施工员去做大修来改善。
也不是规划问题,也不是质量问题。材料自身决定的,什么东西用久了也会老化,公路当然也不例外,这跟哪个国家的公路没有任何关联。后期养护是一个太正常不过的阶段了。我们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基础设施建设决定了重载车辆很多,道路养护间隔缩短都是正常现象。
国外的公路也是需要经常修修补补的,但是我国的公路里程长,体量在这儿,质量也的确参差不齐,总的说来还算可以的。这方面其实原因挺多,主要就是规划不够好:发展太快,很多公路在开通几年后的实际交通量可以达到设计交通量的几倍,这会加速公路损毁。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主要原因是超载。因为材料的力学性能是有限的,所以车辆的荷载最大只能是单轴十吨。车辆超载一倍,路面的使用寿命降低90%,所以设计寿命20年的路面,在国内两三年就坏了。
因为车流量大,汽车的重力>公路所能承受的压力,导致公路出现了裂缝,如果不修,裂缝会越来越大,就有可能挂到小汽车的底盘,底盘坏了就没办法行使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