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我大学的时候,我清楚地知道自己要什么。我要钱,所以我就去打工。我想认识别人,我就去参加学生组织和社团。到了大二,我以后想做采购,那我就去考证,找相关实习。我想放松,我就在寝室里睡觉,聊天,玩电脑,每年出去旅游。对世界的感知究竟是理想的还是现实的,这都不重要。要看你是结果导向型还是过程型。有没有发现,我大学最不想做的事情就是学习?平时的科目爱上就上,但是结合自身经验,语言一定要掌握好,我不想你毕业工作了像我这样后悔然后重新学,已经远远落了人后了。你总要有一样傲视群雄的吧?不管是拿的出手的实习(注意不是打工)还是一口过硬的口语还是想做就能做好的实力,有筹码以后就有和人事谈判的底气。
别太绝对,既要能够认清现实,也不要放弃自己的理想。
太现实了,你的生活会失去很多乐趣和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
太理想了,你的生活会与现实脱节,当你在社会上受到了现实的打击后可能会难以承受。
在现实的同时,也不能忘记自己的理想。现实是地基,理想是地基上面的房子,只有地基打好了,房子才会牢固。简单点说,你的理想必须用金钱来实现,可是怎么才能挣钱呢?只有现实一点才能挣到钱!
大学几年过得都很理想化,可是,我一直都很不合群,因为周围的人都比较现实。现在的结果是什么呢?他们拿到了大公司的offer,可我还待业在家。
我觉得理想和现实并不矛盾啊。白天理想,也不影响你晚上现实一点。换而言之就是,正确认识现实,摆正自己的定位;但不要轻易放弃理想。
现实一点吧,毕竟理想太美好了,我们总有一天要走上社会。社会是很残酷的,你把这个社会想象的越美好,到头来失望值就会越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