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卖女鞋的,前一个月我家有个顾客用一个账号下了两个订单,颜色一样码数不一样的一款鞋子,之后收到货两个订单都申请退货退款,然后两个订单都填写了一个相同的快递单号只退了一双鞋,拒绝退款以后顾客申请淘宝小二介入,只提供了一个快递物流签收成功的截图,然后淘宝小二就不管我提供了多少的鞋子的照片快递的照片都说我证据不足,然后同意退款了,我去,我搭了一双鞋搭了一双鞋的钱还扣我店铺评分,而这个顾客从始至终都没有跟我说过一句话,旺旺跟她说话还显示已读就是不回你,打电话不接发短信不回,气的我都想给她邮死耗子了,对了,你们开店铺肯定知道出现这个状况要找快递要包裹的重量截图或者是快递出的证明,这顾客退的某达快递,跟送货员说他说他解决不了让找他们站长说站长怎么说他们怎么做要听上头通知,跟送货员要了站长电话,第一次不通,第二次接了说他们提供不了要我找发件网点提供说他们怕担责任,给了发件网点的电话,给发件网点打,3天一次都没接过,给快递客服打电话很客气告诉我马上处理,然后就没信了,一直拖,拖到我淘宝判定我证据不足强制退款,要不是我家实在是没有老鼠,我绝对用某达快递在给那顾客邮回去
我老公是开网店卖u盘的,我怀孕后辞职了也开了一家自己做。这是背景。有一天我碰到一个客户买了一个32G的优盘,他收到货后跟我说发错货了,说他收到的是16G的,我以为真的是我发错了呢,然后跟他道歉。他让我补差价给他,我说可以,麻烦他把实物图发给我确认一下。他说他是学生,当天是周五,他不能上网,所以要第二天发我。我说好的。我当时竟然完全没怀疑过,不能上网,难道是用意念来找我的?然后不一会,我老公店铺旺旺响了,我一看,是这哥们,这哥们说他要买优盘,让发16G的实物图给他,我就呵呵了……后面的剧情大家很清楚了,我就静静看他表演。被我拆穿的那一刻,发了无数条表情包过来,就是不敢回应我一个文字,估计我也给他蒙上了一层阴影,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啊。X同学,你看到这个了吗?是不是给你多年的疑问一个解释。为什么当面的那个卖家那么神奇?哈哈。看你的手法老练估计也不是第一次做这种事了,一个学生,学习可以不好,但是未来很长,希望年纪轻轻的你,不要再做这种事情了,总有一天贪小便宜吃大亏。
女装韩国代购淘宝店,一女子2年前买了一条连衣裙,拍照说左右不一致要补偿她修改费用,因为店里的爆款,没有细追究她图片中裙子没有沿着边缝放平的问题,看小姑娘好像挺有礼貌的,还说去泰国晚着急穿,马上要走了,就陪了她缝补费30元。2年后,此女子来了“店家,我裙子就穿了一次,能帮我处理么?” 我冷冷点她说亲你都快2年没有我店里下单过了,你找错店铺了吧。她说没有呀,就找你呀,这个款,说这发来链接。我说亲你这个都是14年的订单了,一件旧裙子,你找我处理?她说怎么了?我说感觉你会不好意思找我说吧,她说有什么不好意思的,我闲置呀转让呀。我说那你上咸鱼呀,2年的旧裙子还找卖家给你处理么?2年前实体店里买的裙子穿一次不穿了的多了,都能找店铺去退么?此女露出丑恶嘴脸来了句“我找你退么?我是闲置,原价便宜100给你,管几年前的裙子,你卖谁不是卖!”我直接回给她“你闲置跟我有毛线关系!傻逼两个字还给你,虽然不认识,但是说话做人做事让别人看不起你,也不是什么很好的体验吧”。
我有一个是代卖窗帘的店,卖给了一个客户,用两年半了,因为洗的时候有个破洞,跑回来找售后,联系我们的时候,我们都说可以补一些费用给他,他不干,他一定要全额退款,要么重新给他补发一整套,整天就在淘宝那里投诉客服,淘宝小二经常打电话来叫我们协商,说是协商,其实就是威胁,两个月过去了,收到淘宝官方的电话不下10次,我们也怕影响店铺和品牌,没办法为了从整个店出发,我们只能同意了,买家只出运费,我们重新给他补发一套上千块窗帘,做淘宝真的很憋气,这件事告诉我们了一个道理,只要你敢闹和有方法,你的东西就是终身保修和保退的。
一般淘宝店铺买东西都会有赠品,然后我们店给不同消费金额的客户,还有不同的赠品,消费金额越高,送的也越贵重!……做女装。那年冬天上了皮草…三件皮草送iphone5(那会儿才出5)?刚开始一切正常,进账不错!有一天来了个客户要退货,说全不合身,然后爽快确认………皮草寄回来了,iphone没寄回来!问客户:你没有把赠品寄回来啊!客户:这是你们送我的,我为什么要寄回去?我:…!合着你买三件皮草寄过去…然后寄回来……我就送你一部iphone?去淘宝申诉……说赠品不在订单内体现………无法处理!
家附近最后一家卖毛线的店关门了,老妈让我网上买。32支的棉纱线,买的时候老板一直问要不要帮忙合股,我说不用,单股就行,老妈手动两股织衣服。老板不信,说32支的线两股不可能打衣服,并一再强调如果到时候打不了他这不退。我在保证除非质量问题不然绝不退货后,他才发了货。然后老板加了我微信,说衣服打好了让她见识见识。一个月后衣服打好,给她发了图片。这位居然跑过来要亲眼看看(不远,开车一百多公里)。然后家里有两位五十多岁大妈对针织技术进行了亲切且友好的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