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渐渐从一个抒发情绪的“后花园”,变成了你来我往的社交“江湖”。 越来越多的人挤进了你的朋友圈里,从亲朋好友到同事上司,甚至是送快递的小哥、卖你东西的店主、各种一面之交的人。 即使大部分人是你熟识的,却未必是可以交心的。 当我们通讯录里的名单越来越长,真正深交的人却越来越少,绝大多数的,不过是“点赞之交”。
越来越多的人,对朋友圈开始厌烦,无非是有人成为了微商,24小时刷爆了你的朋友圈;有人成天晒娃,你觉得自己的朋友圈俨然已经成了她的成长记录平台;有人秀恩爱,每天都被喂食着变着花样的狗粮。 于是,有人拉黑,有人屏蔽,有人四处吐槽。无限接近一个人的生活圈子,本来就充满着风险。你在截然不同的风格里,根本无法对号入座。
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经历的丰富,认识的人越来越多,朋友圈也越来越大,关系越来越复杂,网络上的东西很容易引起误会与怀疑。有时只是无聊的一句牢骚话,就能被拿来做文章。越长大就越不安,与其发一条朋友圈战战兢兢,还不如不发了.
你觉得开心的事情,或者在别人眼里是炫耀或者低级;你觉得难过的事情,可能在别人眼里是矫情和懦弱。所以,在众人面前敞开自己的内心世界,永远都是一场风险不低的冒险。 在这个成分日益复杂化的朋友圈里发动态也是如此。
有没有发现,学生时代发的朋友圈是最多的,也是最真实的。工作后呢,发一条朋友圈还要写了又删,删了又写,读了一遍又一遍,仔细研究每一次字词的意思,感觉没有不妥当之后再发出去。发出去之后,没过多久又删除了。
我觉得发朋友圈束缚很多,有些不想给某些人看又要弄分组,万一看到的人谁跟这些人说了你会很尴尬。所以我发朋友圈都是想想是不是我微信加的这些乱七八糟的所有人都能看的,能的就发,不能的就忍着。挺烦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