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炎热的夏天的到来,青少年溺水的意外事件又多起来。在朋友圈再次出现了下面这样的传闻:
这个倒背救急的办法已经不是第一次被辟谣了,可是仍然还有许多人相信,并会随手转发出去。
但是错误的施救方法不仅不能挽救生命,反而有可能因为延误抢救时机,导致一条宝贵的生命白白逝去。
作为一名急诊医生,感觉自己有责任再次站出来,向大家说明一下,为什么这种急救办法不靠谱,以及正确的方法是什么。
一、溺水如何导致死亡?
溺水时水可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内,阻止了氧气的交换。身体内缺氧,首先导致的是昏迷,呼吸停止,继而心脏也会因缺氧而停跳。
此时最重要的急救措施,一是尽快恢复呼吸,让氧气能进入到血液内,二是恢复血液循环,让血液把氧气携带到全身重要的器官,尤其是脑部。身体对缺氧最敏感的部位就是脑部。
正常状态下,只要心跳停止10秒以上,就会发生晕厥;心跳停止4-5分钟,脑细胞就开始不可逆性的死亡;心跳停止10分钟以上,一般会出现脑死亡,基本没有抢救回来的机会了。
二、为什么倒背控水的急救方法不靠谱?
除了倒背奔跑以外,民间还流传着放在牛背马背上颠簸、倒挂在树上等等土办法,这些控水的急救方法源于早期人们对溺水的病理生理过程的不了解。
随着现代心肺复苏技术的普及,这些方法早就已经被摒弃。主要的理由是:
对于清醒的溺水者,或者昏迷但脉搏呼吸尚存者,其溺水时间比较短,肺内吸入的水少,完全没有必要控水。相反,在控水过程中,有可能导致胃内容物排出,增加了误吸进入肺部的风险,有害而无益。
控水法能够排出的基本是胃内容物和吞入胃部的水,肺内的水是很难排出的,相反它会很快被肺内毛细血管吸收,进入血液循环。所以急救控水意义不大。
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它会延误开始进行心肺复苏的时间,失去最佳的抢救时机。
前面说过,从心跳停开始算,脑部失去氧气供应超过10分钟,就会造成脑死亡。所以急救时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特别珍贵的,流逝的时间真正就是生命。
如果掉入的是冰水,在低体温的情况下,氧气消耗减少,留给我们的急救时间可能会稍稍延长一点。但是说“溺水不超过1小时就可以救活”是基本不可能的。
三、正确的急救方法是什么?
心肺复苏!心肺复苏!心肺复苏!
掌握正确的心肺复苏方法,对于我们碰到任何类型的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都是有帮助的。
对于溺水这一特殊情况,大致的急救步骤如下:
将患者拖上岸后,观察神志状态。如果清醒,可呼叫120,给患者保暖,等待救援。
如果患者没有反应,应在呼叫120的同时,使患者处于平卧状态,开放气道,清除口鼻异物,观察呼吸脉搏情况。如果患者有肢体活动或有呼吸,则可以使其侧卧,避免呕吐物误吸入肺。
如果没有呼吸和脉搏,可以给予5次人工呼吸,再胸外按压30次,再2次人工呼吸,再按压30次……持续30:2的循环,直至患者呼吸心跳恢复或急救人员到来。
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能够最大程度地挽回生命。这依赖于心肺复苏知识的普及和经常性地训练。希望大家能够多关注,掌握正确的急救知识和技能。
作者:郑堃
标题图片来源:123RF.com.cn图库
版权声明:本文为春雨医生原创稿件,版权归属春雨医生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授权与合作事宜请联系reading@chunyu.me
溺水者往往张皇失措,会死命抓住一切能够得到的东西,包括拯救者。因此,只要有其他方法将溺水者拉到岸上,就不要下水去施救。当然,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以施救者有能力的前提下,下水施救。没有受过救生训练的施救者下水之前应该有思想准备,此时的溺水者的本能反应,可能使施救力不从心,最终救人不成反而陪上性命。拯救原理:1. 与溺水者沟通2. 放松3. 果断4. 与外界联系5. 采用间接救人为主以下是一些下水施救的常识:下水前应准备一块结实足够长的长条布或毛巾,救生圈;如果决定下水救人,尽量不要让溺水者缠上身。如在游向溺水者时,与溺水者正面相遇,必须立即采用仰泳迅速后退;在溺水者抓不及处,将布或毛巾,或救生圈递过去,让溺水者抓住一头,自己抓住另一头拖着溺水者上岸;切记,勿让溺水者抓住你的身体或四肢。若溺水者试图向你靠近,立即松手游开;如必须用手去救,且溺水者十分张皇失措,则应从背接近溺水者,从背后把溺水者牢牢抓住,抓住溺水者的下巴,使溺水者仰面,使溺水者靠近自己的头,并用力用肘夹住溺水者的肩膀;安慰溺水者,尽量让溺水者情绪稳定;采取仰泳的方式将溺水者拖回岸;若溺水者不省人事,可用手抓住溺水者的下巴,游回岸边,并积极进行陆上抢救:(1) 若溺水者口鼻有淤泥,杂草和呕吐物,首先应清除,保持呼吸道的通畅;(2) 溺水者若已喝了大量的水,救护者可一腿跪着,另一腿屈膝,将溺水者腹部放在屈膝的大腿上,一手扶着溺水者的头,将他的嘴向下,另一手压在背部,使水排出;(3) 若是溺水者已昏迷,呼吸很弱或停止呼吸,做完上述处理外,要进行人工呼吸。可使溺水者仰卧,救护者在身旁用一手捏住溺水者的鼻子,另一手托着他的下颌,吸一口气,然后用嘴对着溺水者的嘴将气吹入。吹完一口气后,离开溺水者的嘴,同时松开捏鼻子的手,并用手压一下溺水者的胸部,帮助他呼气。如此有规律地反复进行,每分钟约做14-20次,开始时可稍慢,以后可适当加快。
一个源自于宋朝中医救助溺水者的方法:溺水者救上岸后,让其平躺着,先看眼球,只要眼球上显示的人影不成横线(一),马上发动周围的人把家里做饭的灶灰集中,筛选出细灰铺满溺水者全身(与身体高度略多),另外用报纸盖住溺水者面部、耳朵,注意:要用灶灰盖住溺水者全身,15分钟后,灶灰慢慢的变湿了,2小时之内灶灰全部变湿了,溺水者体内的水全部被灶灰吸引到灶灰里(灶土灰)。在传统医学里面有百草谐是药之说,灶灰专门针对吸水,功能强大,并且含有许多种中草药有祛风、除湿等其他功能,此法适用于农村人。真诚希望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此法是古医祖们智慧的结晶,(传统中医丿。
1、巧用绳竿。发现溺水者后,可充分利用现场器材,如绳、竿、木板、救生圈等救人。2、背后托举。下水救人时,应绕到溺水者的背后或潜入水下,从其左腋下绕过胸部,然后握其右手,以仰游姿势将其拖向岸边,也可以在其背后拉腋窝拖带上岸。3、防止抓抱。下水救人时,不要从正面接近,防止被溺水者抓、抱。若被抱住,应放手自沉,溺水者便会放开。4、谨慎下水。施救者若不熟悉水性或不了解现场水情,不应轻易下水,应呼救或报警。警方提示:市民在热心救助他人的时候,也要考虑自身情况,量力而行。若不然,亦是徒增相关专业救助人员的负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