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学就读的是师范学院,毕业之后毫无悬念地回到家乡,在一所乡镇中学任教,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这份工作我一干就是二十多年,并且,如果没有特殊状况,会一直干到退休,算是“从一而终”吧。
关于买房,就要从头说起了。
当年参加工作时,教师的工资收入普遍较低。对于我来说,每个月除去基本生活开支,几乎所剩无几。省吃俭用,积累几年,存折上不过四位数而已。所以,当时是没有“买房”概念的。那时,我与妻子、女儿一家三口住在单位的“家属院”里,有两间“正房”,还有一间自己花钱搭建的厨房。“家”虽然狭小,但是,大家都是一样,因此,没有“穷则思变”的想法。
大约在2000年左右,单位上有同事议论在城里买房的事儿,并且个别家境条件稍好一点的同事已经在城里买了房,过起了城市生活。我当时并不以为意,心想,依赖父母或四处借钱买房不算什么本事,况且,如果住在城里每天上班要往返几十里,不是脑子进水吗?
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同事先后在城里买了房,并且买了车,特别是随着国家购房政策的改革及教师工资待遇的逐步改善,自己手里多少有了点“积蓄”。我对“城里买房”的看法开始发生改变,也在盘算买房的事情了……
2009年,在缴清30%首付款、贷款十几万元的情况下我在城里买了房,实现了“进城住”的梦想。
也许,与现在那些一上班一结婚就要求父母给买楼买车的年轻人相比,我们这一代人的观念显得迂腐而保守。但是,我们觉得依靠自己的努力而不是他人的施予来实现人生的目标是最为踏实和幸福的,我们为自己骄傲!
毕业之后我的工作是从事于保险行业,目前已经买房,但是和我的工作关系不大。
我在大学期间学的是车辆工程,也就是机械类的专业。其实照理说毕业之后应该去一些汽车生厂商或者4S店之类的,但是可能由于我个人不是特别喜欢这类的工作,我就想着自己找个工作试一试。
都说年轻的时候要尝试干一下销售,那我想到最难的就是保险了。于是我就去尝试着卖保险,想磨练下自己。的确,保险销售真的是非常磨练人的。
首先,国人对于保险的误解和偏见还是非常多的,遇到卖保险的都会非常的反感。所以说,要想拉近彼此,要想越过对保险的偏见这一道坎,还是非常关键的。自从做了保险之后,我也学会了与人搭讪打交道,并且很乐于告诉别人,我是从事保险行业的。毕竟作为一个销售,只有让更多的人知道你所从事的行业,才能够有更多的客户源。
本来我是个不怎么会说话,很腼腆性格的人。但是自从做了保险之后,我就强迫着我自己要硬着头皮多和客户沟通交流,多说话,才能拉近彼此的关系,才能有机会开拓客户。做了一年多的保险,有业绩爆发的时候,也有惨淡经营的时候。
当然,不管怎么说,要靠我自己一个人就买房,我目前是完全没有这个能力的。毕竟现在的高房价是有目共睹的,要靠着我几年的打拼就能买套房,实在是比登天还难。所以说,现在虽然房子已经买了,但是也是靠着家庭的支持,我只能说是分担了一部分,但是主要的还是靠着家庭的积蓄。当然,以后还贷的重任肯定是在我身上的,虽然买房上我没怎么出力,但是还贷上,我必须承担主要的责任了。
作为一个医学生,我刚开始的时候觉得自己毕业后肯定是当一个医生。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对于以后到底是干什么感到非常迷茫。因为各种因素增加了以后成为一名医生的难度。
第一、社会对于医生的误解
现在社会上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患者动不动就是砍医生,打医生。搞得我们很多同学都觉得当医生太危险了,因此,我们之间流传了一句话‘劝人学医,天打雷劈’。可见我们自己对于医生这个职业有多失望了。今年6月29日,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超声介入科主任医师经翔被曾经治疗过的病患苏某持刀砍伤颈动脉。这种事非常常见,让我们学医的怎么敢给患者治病呢?我觉得现在医患关系这么紧张,媒体要占很大一部分责任。因为就是他们为了吸引读者,大肆夸大医生中的一些不好的医生。医生也是人,有好有坏的。不可能所有的医生都是没有缺点的。
第二、学医的成本太高
学医不想普通的大学,读个四年就可以毕业找工作了。我们学医的需要读五年,而且现在国家还规定我们必须要规培三年才可以正式上岗。在规培期间每个月的补助就基本只能够自己的生活费。这就无疑增加了家庭的负担,同时也增加了我们身上的压力。而且现在稍微好一点的医院还只招研究生及以上的学历。更加增加了我们的压力。
至于买房子的事,那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的事了。有些人说医生的工资那么高,买房子肯定不成问题的。我想说的是医生工资并没有你们想象的那么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