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家在桂林农村一个叫张家镇香花村委青草塘村的小山村,是建于明朝的古村落,是一个有着抗日革命历史红色印记的村庄。1944年,中共广西省工委在青草塘村以萧自廷老人的家为主,成立地下交通站。交通站建立后,接待护送南来北往的党员干部和游击队战士 300多次。伯公、叔公萧含芳、萧含艳俩兄弟很快参加革命,之后我的伯父肖天、肖芳全等更多的肖姓青年也加入到革命队伍中。村里组织起一支20多人枪、以我伯父肖天为队长的青草塘抗日武装队,为抗日救亡、保家为国作出了贡献。如今斯人已去,风范长存。每当回到家乡,这些昔日荣光总不能忘怀。
作为一位70后的农村人,故乡有太多难忘的印象,记得上小学的时候,那个时候在我们农村电才刚刚用上,有钱人家买上一个黑白电视就能让半个村的人去他家看热闹,当时别说彩电手机这些东西见都没见过。孩子那个时候渴望的就是每个月月圆的时候,晚上在月光的照耀下孩子们聚在一起做各种各样的游戏,就连年纪大的也会聚在一起做一种叫(抵蛮牛阵)的游戏,那真是一种惊险而又刺激的游戏,玩兴了人们都不愿离去,直到半夜都不想回家,尽管那个时候缺吃少穿,可内心有种现代人永远都无法体会的快乐。夏天去小河沟捉鱼,去小树林抓蝉,回到家里父母随便炒一下,那就是一种难得的美味。70年代的农村可以说有太多讲不完的美好回忆。
故乡人人有,故乡是生育养育的地方。没有什么可以代替故乡的地方和亲情,一个人的血肉都是故乡初中水土养育,一个人的思想情怀都是故乡山河抱出来的,灵魂是老祖宗留下千年不朽的佳篇灵息。叶落归根,儿行千里母担忧,狗不嫌家贫、子不嫌母丑。这是多么深的故乡情意,有多少名人义仕为故乡修桥铺路办学堂。这都是对故乡的恩报和情怀之系联!
每到果子成熟的季节,一帮老表都会聚在一起,有人在上面打果子,边打边吃,而我们这些小的只能在树下抬头望着上面。现在长大了却也离家远了,有些事情也只能拿来当做回忆了。
故乡,是小时候争先恐后想要逃离的地方,年老时想回可能已经回不去的地方,是中秋的那轮月,是清明的那柱香,是春运时的那张车票,是埋在内心深处的一种眷恋。
于我,那是我全部的童年,那是有我一辈子朋友的地方,那是我即使换了新城市仍不愿更换身份证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