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子主要的一个形式就是指责。因为没有科学的论证分析,我们就假设这些喷子有指责人格特征。有些人就是喜欢说缺点,总看到一些负面的东西,喜欢去批评和谩骂,喜欢看到阴暗面和消极面。当喷子多了,也反映一些现象,说明很多人只能躲在暗处去说话,他没有机会,说明弱势群体在增加,是心理的弱势群体,是社会层面的弱势群体。所以喷子增多也是社会心态舆情的表达。
喷子有个鲜明的特点,就是受害者心理。这个话题涉及到我,有可能要侵犯到 “我”的时候,就容易喷。比如你到一个城市,看到城市脏乱差,就写了一个微博,你说这个城市太脏太差,发个照片到网上。结果这个城市的很多网民就出来了,喷子们就出来了,“你想从这里过就从这里过,不想过就赶快滚。”这种类型的人就是典型的喷。
正确的做法是说服围观群众,喷子毕竟不是网络上的主流,很多时候只有正常人才能理解正常人,你的正确的观点应该用来说服那些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群众赞同了,你就有了群众基础,喷子再多也会有革命群众来帮忙说理撑腰。
有的是处于社会底层,他们很渴望自己的处境得到更多人关注,关心,甚至理解和支持。但是往往理想总是很丰满,现实却是很骨感。他们的心情是希望被尊重,喷只是表现形式,目的是希望别人关注和解决他们反映的困难。
喷子是群体力量的表现之一。基于人口基数的巨大,少数立场言论的数量也不容小觑。随着这种群体行动的力量的壮大,群体的力量也带来了一些问题。这时,这种集体力量,在这里可以看做是舆论力量。
喷子的时间太廉价,对喷子来说最不值钱的就是时间,也不在乎浪费大把时间和人对喷,因为他没有什么更有价值的事情要做,如果你跟他对喷,正好排解了他的无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