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做了个实验,让人每周日晚把下一周的烦恼写下来,投入烦恼箱,3周后打开箱子。结果超过90%的烦恼都没发生。一般人的忧虑40%属于过去,50%属于未来,只有10%属于现在,而92%的忧虑从未发生过,剩下的8%则是能够轻易应付。大部分人都是自寻烦恼。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没有目标导向必然会浑浑噩噩,有所思有所虑也是应该的,正常的,必要的。但是杞人忧天就是过度的焦虑,过度解读,超越了能力,过了的度。踏踏实实做事,每完成一个小目标,心底就会踏实一分,梦想就能更进一步,焦虑情绪就会削减几分。
作为一个极为悲观主义者,凡事总是往最坏最坏的结果想,哪怕这个结果出现概率几乎为0。我考虑的问题总是,万一这最坏的情况出现了,我该怎么办。这也正是我一直焦虑的原因,而且这种焦虑很难派遣。
我能说我也是这种性格的人吗?朋友说我是过敏质性格,凡事我都会首先想到最坏的结果,然后自己一个人陷入无比的纠结与恐慌中无法自拔,甚至连吃饭都要想。。。。怎么办,愁死了。
活在当下,过去之事不可追,将来之事扑朔迷离,唯有把握的事目前的事情自己有把握尽力做好。改变下自己的定位和思维的角度,就会发现原来世界竟然还能这样看。
该来总会来,你担心的可能会发生,但是你能阻止这件事情的发生吗?不能的话,就随他去呗,反正怎么做都会有不同的角度发生不同的看法,在意那么多有必要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