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晚,文星派出所接群众报警称,43岁的文星镇居民陈七眉在家中被杀身亡。当日21时许,犯罪嫌疑人袁夏被抓获归案。袁夏只有13岁,读初中。警方通报称,袁夏因为怨恨陈七眉对他管教过于严格,持刀将其杀害。与网络上袁夏被溺爱、吸毒、作案手段残忍的传言不同,在父亲、亲戚和邻居眼里,袁夏有着另外一幅面孔:他对人有礼貌、经常帮爷爷奶奶干活。但袁夏也喜欢打游戏、甚至有些沉迷。袁大海把儿子大逆不道之举归结于“没文化”、“教育方法不对”。
从10岁儿子因为不让玩手机就抬脚飞踹母亲,到小学生儿子一言不合就跳起来掐母亲的脖子;从10来岁的孩子因为零花钱给得不够每周都要把自己的单亲妈妈打一顿,到14岁的男孩认为残障妈妈丢面子当街就是一顿拳打脚踢;从未成年儿子打母亲的悲剧,到如今13岁少年弑母的惨剧,这种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大逆不道”的事情,如今层出不穷几乎到了见怪不怪的境地。
发生这样的惨剧,单纯地将之归结为某一方面的原因,显然是不合适的。一个人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的百般呵护和细致关怀。
新闻报道说,弑母少年袁夏因为怨恨母亲对他管教太严格才下此毒手。究竟有多严格呢?说是他一不听话,就会被脾气暴躁的父母一顿毒打。看到这个,不知那些叫嚷着“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人,会做何感想?强力打压、强迫顺从,从来都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只会埋下一颗颗“怨恨”甚至“仇恨”的种子。袁夏的父亲事后也承认:“打他,他根本不服。”父母管教子女,还是要讲究“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不要等到悲剧发生了,才知道醒悟,悔之晚矣!
新闻报道里还说,弑母少年袁夏平时待人有礼貌,经常帮爷爷奶奶干活,在学校还曾被评为“优秀班干部”。可见,袁夏确实有着优秀的一面。但是,这却不能说明他一定就是一个身心健康的少年。而且,从“优秀班干部”转变到弑母少年,显然不是一天两天的事。生活在那样的一个家庭环境之中,并没有人去关心他的身心健康。学校似乎在这方面也疏于关注,只看到了他“优秀”的一面,却没有看到他“病变”的另一面。学校在教书育人的同时,有必要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
此外,新闻报道里提到弑母少年袁夏“喜欢打游戏、甚至有些沉迷”,这一点不能被忽视。如今的电子游戏对青少年一代的影响,不可谓不小。有研究表明,长时间连续玩电子游戏,会让人变得情绪低落、焦躁不安;玩电子游戏还容易引发青少年网络孤独症,人际情感淡漠;网络游戏的虚拟性、隐蔽性,容易诱发青少年的双重人格障碍,使青少年变得孤独、敏感,严重的就会出现精神障碍。因此,少年弑母的悲剧,电子游戏的负面影响未必就能脱得了干系。
从10岁儿子因为不让玩手机就抬脚飞踹母亲,到小学生儿子一言不合就跳起来掐母亲的脖子;从10来岁的孩子因为零花钱给得不够每周都要把自己的单亲妈妈打一顿,到14岁的男孩认为残障妈妈丢面子当街就是一顿拳打脚踢;从未成年儿子打母亲的悲剧,到如今13岁少年弑母的惨剧,这种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大逆不道”的事情,如今层出不穷几乎到了见怪不怪的境地。要根治这一“顽疾”,需要从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各个层面找“病因”。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根治“顽疾”也绝非一日之功就可以有收效的。重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任重而道远!文/大象行
问题肯定出在家庭,确切地说出在父母身上。
未成年子女顾名思义孩子还没有满十八岁,所以心智还未健全,所有孩子的行为,都可以从家庭上去找原因。
孩子打骂父母,之所以有这样的行为,是因为孩子在模仿。或许是孩子看到父母之间常常用打骂来解决问题,而父母对孩子也是这样,孩子做的不好了,孩子闯祸了,父母就用拳脚来教育孩子,所以在孩子生活中,遇到问题的解决方式,也许就只有两种,非打即骂,这样的成长氛围中,谁都没法期待孩子成长为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少年。
当然还有一种父母,他们在孩子出生以后,就为了赚钱养家外出打工,于是孩子成为了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教育也就交给了老人或者社会。老人只能管孩子温饱,教育是谈不上的,孩子学到的东西,更多的来自社会,也许是网络,也许是电影电视,也许是周围某一个令他崇拜的对象。
如果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网络上的一些不好的内容,影响了孩子,比如暴力网络游戏,比如黑社会题材的电影,比如身边某个社团的首领,那么孩子很容易养成用打骂来表达自己的习惯,当父母出现在他生活中时,孩子已经找不到正确的和父母沟通的模式,只能用习惯上的打骂来解决问题,表达自己,这样的孩子,出生在这样的不负责任的家庭中,真的是不幸而悲哀的。
主要是在孩子的教育方式上父母没有给更多的引导,而只是一味的溺爱孩子,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骄傲自大的性格,或者是在成长的道路上父母本身就没有做好榜样,老是吵架等也能影响孩子的性格
我感觉最根本的问题还是来自父母的孩子的娇纵与溺爱,对孩子那份自私的爱。现在的孩子都是父母掌心里的一块宝,放在手里怕坏了,溶在口里怕化了,最终就形成了孩子为所欲为的性格。
母亲总是想给自己的孩子最好的,生怕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受什么委屈。只要他想要,就要给他买,最终就让自己的孩子慢慢的放任自己。大型综艺节目《变形计》给我这样一个警示,引起不少的父母反思。节目中的父母都有一个共性就是管不了自己的孩子,自己在一旁痛苦流涕。但孩子们本身也折射出一个现象,就是自己的内心太过孤独,久而久之就不得不把自己给封闭起来。他们也不想对父母拳打脚踢,实则是对现实的无奈。
父母工作太忙,这个可以理解。但是请不要给予孩子物质上的关爱,他们想要的自己自己的父母说一些知心的话。工作太忙不是借口,回家常陪陪孩子。
问题在两方面,首先教育没有教好,对于未成年孩子,如何教导他们是非常难的一个问题。稍不注意就有可能把孩子带歪,尤其是对长辈的态度上,很多家长忙于工作疏于教导,孩子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不尊重家长,家长稍微教训一下就显得极为暴躁,甚至动手殴打自己的父母。这种情况是非常恶劣的,一定要对未成年孩子加以约束和管教,不能放任孩子自由发展。
第二个就在于家长自身,有的家长对父母不尊敬,在孩子面前对孩子的爷爷奶奶不耐烦,孩子自然也就学会了。等父母老了之后孩子肯定也会像他们对爷爷奶奶一样对他们,这都是报应。
所以家长应该学会在孩子面前“言传身教”,要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父母是最好的老师。一个孩子的性格很大程度来自于他的原生家庭环境。还有的父母对孩子太过骄纵,孩子被教坏了,稍不满意就对父母拳打脚踢,这都是父母没教好的问题。
我觉得,最主要的还是家庭环境和家庭的教育方式,如果孩子在家庭里,从小就被父母打骂,这就从小就会在孩子心里种下暴力的倾向的种子,对父母会存有恨意什么的。一般家庭环境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他从小的生活环境生活态度会影响他价值观的形成,还影响他的性格什么的,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一般都是父母的教育方式出了问题,打骂亲生母亲的子女,我觉得价值观都比较不正,思想上就有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