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才不认为是礼尚往来,因为礼尚往来,所以我的压岁钱都进了我妈的钱包。每次我问我妈要压岁钱的时候,我妈都说,人家给你压岁钱,难道我们不给别人吗,你拿的都是我的钱。
我相信很多人都是这么过来的吧,其实小孩子憧憬过年,一方面有是有很多的压岁钱,一方面是可以买自家好多喜欢的玩具。小孩子很纯粹,压岁钱不用给多多,五块、十块、十五、二十块就行。
而现在都是给100,200,300甚至更多。而这些钱都不会到小孩子手中。都是大人保管着。慢慢的给小孩子压岁钱变成了一种还人情的措施。
而在大人们还人情的时候,却从没想过小孩子。有时候小孩子连谁给了压岁钱都不知道。本该属于他们的快乐,幸福。被大人一句,人家给了你多少咱都得还给人家,一个年下来都得赔好几百呢。你还要什么压岁钱。
所以我一点不希望压岁钱也变成礼尚往来。变成了大人们一种还人情的工具。我想以后压岁钱,大人不要给那么多,因为孩子要的也不多。他们要这个钱顶多就是买炮仗买枪。
还有就是小孩子不懂得节制,你给他多少他花多少。最后心疼的是你们,而不是孩子。
我小的时候就是别人给我多少钱妈给别人多少钱,因为我们那的风俗吧,孩子都给都得给长辈磕头,大早晨早饭也不吃啊就在外面逛着。向一些自己家里的长辈拜年。然后兴高采烈的回家,对爸爸妈妈说我赚了多少多少多少钱。那是一种自己赚钱的开心的感觉。然后我妈就会说,你拿这么多钱我不放心,把钱给我我给你存着。以后留着你买新衣服。我就屁颠屁颠的给了我妈。当我向我妈要想去买零食的时候,我妈就会说你身上穿的衣服不要钱啊,这都是用你的钱买的。你早没钱了。对我来说无疑是一个晴天霹雳。
所以不要让压岁钱成为礼尚往来的工具。留给孩子一点期待。一点本来属于他们的美好。
对于老人来说,这就是对孙子的疼爱,对于大人来说,这就是礼尚往来。
过年,老人为了图一个吉利都喜欢给自己的孙子孙女压岁钱,希望他们在新的一年里过得越来越好,成长得好,学习好。如果工作了,那就工作顺利。总之压岁钱代表的并不是金钱,而是老人对孙子的一种祝福,是对这个家庭的一种期盼,使他高兴的一种表达方式。
而子女给父母钱那也是孝敬自己的父母,一年到头给自己的父母多买点东西,送去一点钱,这是应做的责任,这是作为子女必须要做到的一份职责。
但是作为亲戚之间互相给压岁钱,那就是大人们的一种礼尚往来了。虽然大家都是亲戚,但是因为各自成了家,各自结了婚,家里都有一个外姓人,所以之间的亲情就没有那么纯粹了。都会因为家里亲戚们都有这个外姓人,多多少少让亲戚之间生分一点。
而这种礼尚往来就是维持这些亲戚之间最好的办法。虽说都是你给我200,我给你200,你给我一千,我给你一千,但是这么一来一往就会让大家觉得很高兴,至少你心里有我这个亲戚,你给我们压岁钱,我们也会还一份礼给你,这代表了我们对你的尊重。
代表了我们还是一家人,为什么我把这钱给了你,没有给外人呢?这不就是说明我们,彼此之间是亲人很重要吗?这种礼尚往来其实也是联络感情的一种好方法,虽说很多人把它当成一种劣根,但是在自己家人当中这个就是一种风俗习惯,既是祝福又是联络感情
压岁钱当然是一个礼尚往来的事情啦,其实在一定程度上讲,不仅是压岁钱,我觉得,任何的人际交往都讲求的是礼尚往来,这样更有利于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平衡球,不要说彼此之间的关系有多好,如果只是其中一方单一的付出,那么想必这段感情也不怎么会长久。大家就是在这一种礼尚往来的关系中找到彼此的平衡点来维持这段关系。
就拿我小的时候来说吧,除了爸爸妈妈给的压岁钱是不需要我们礼尚往来,可以通过简简单单的几句拜年祝福就可以得到。其他但就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了。我们会在每年的大年初二,全部的人去奶奶家聚餐,等到人到齐了,这项浩大的工程也就开始了,每家人掏出自己准备的厚厚的一摞红包 就开始给孩子们发红包,一样的数额,说白了就是来回的换一下,从父母的手中给了别人,又通过其他亲戚的手到了我们手中,所以,说白了压岁钱也就是一种礼尚往来的事情,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到了好几年,不知道从哪一年开始,这种状态就被莫名的打破,大家都默契的谁也不在提起压岁钱这一件事情,就这样结束了换来换去的压岁钱事件,大家或许都知道其实没有意义,但又没有人愿意说出口,久而久之竟也达成了一种默契。
所以,压岁钱是个礼尚往来的事情,不仅是压岁钱,在人际交往中也应该讲求礼尚往来。
是的,就算我们小时候拿了很多压岁钱,觉得自己不拿出去是赚了,但是我们不知道父母却会为我们做好礼尚往来的事情。
不是啊,压岁钱给不给,给多少全在自己的内心,这只是对孩子的一个祝福,过年了,希望孩子可以开心,可以健康成长。
个人感觉,压岁钱只是对孩子的一个过年的礼物,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新的一年能够有更好的运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