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最注重的是大年三十。大年三十那一天,亲戚们就要聚齐在一起,杀鸡宰猪,非常的热闹。
大年初一早上起来必须先吃汤圆,如果没有汤圆,就用剩饭熬成粥,再放一点红糖,这样就可以替代汤圆了,但必须是红糖。之后就是贴对联了。这天一般不走亲戚。
大年初二就走亲戚和拜访干爹干妈家了,我们家乡有认干爹干妈的习俗,不管什么年纪的,都有自己的干爹干妈。所以初二是必须要去干爹家拜年的。
行过花街才过年”“花街十里一城春”,花街即是花市,“一家大细行花街”是广东人民独有的春节民俗,东莞也不例外。老莞人曾有“行过花街才过年”的说法,意思是先逛迎春花花市后过年。在《东莞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有记载:“东莞市每年都有固定的迎春花市,一般时间在农历新年前一个月开始至除夕借书,市民都要到花市采购鲜花,既可装扮居室,也盼来年有个好兆头。
腊月二十六杀猪割肉,这一天也是儿时的我最盼望的日子,因为可以有好多的美食可以吃到。
爸妈早早就去菜市场,会扛着半头猪回家,剔骨熬汤,我直接抱着大骨头啃,连里面的骨髓都吸干净。
猪皮切成丝熬猪皮冻,蘸着醋吃,美味妙哉。
大块的五花肉下锅,直接开煮。还会拌猪肉馅儿,炸丸子,蒸丸子。
总之这一天嘴都没有闲着,吃的满嘴流油,滚瓜肚圆。
春节的前一天要大扫除,把家里里里外外收拾得干干净净,把绳子都收好,要是不收好绳子,第二年容易遇见蛇。春节的那天,要弄豆腐、豆腐果、酥肉,还有贴春联、放爆竹, 那天晚上还要洗澡,还有不能说不吉利的话,晚上还有守夜。
大年初一那天,不能吃油的食物,也不能梳头发、扫地、不能把水倒在外面。
我们家乡的春节习俗有:贴对联贴窗花。吃年夜饭,打糍粑,做鱼糕。炸各种丸子,打豆腐。
这只是吃的方面的,其实还有很多礼节方面的。
如果自家的亲戚,有刚进门的新媳妇,过年拿半年必须要放鞭炮庆祝。
从大年初一开始出门拜年的人,出门之前必须也放鞭,寓意新的一年顺风顺水。只要出了门就不要回头,不要再回来拿东西了,这样是不好不吉利的。
当然长辈必须给小辈红包。新媳妇上门必不可少的,要给大红包。
我家乡的习俗,春节前要把家里整个收拾一下,然后买牛肉,羊肉开始炖,牛肉搓成牛肉丸子,还有鱼煲汤喝。蒸豆包,还有花卷。包饺子。
初一的时候走访拜年不能动剪子和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