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北的农村,过年时大多三五成群,各自拿着武器(划炮,摔炮,甩鞭,灯笼)也有胆大者拿着双响炮在晚上聚集一处,点上一小堆火把手里的鞭炮一起放了,再分吃糖果,冻的七荤八素依然乐在其中,当然我说的是男孩,女孩一般扮演出门被鞭炮响声吓得哇哇大叫的角色,城市里的孩子过年应该比农村孩子过的洋气一些,高档的商业街娱乐场所,相比农村总感觉少了点欢乐,当然我说的是大家的小时候,如今感觉年早就没有了年的味道!
我以为过年,在农村老家过年好,城市过年没有年味,什么都是饭店订的,没有亲情。
农村过年不同,除夕饭,老少齐下于,能吃出亲情味,让孩子早早学会了家务活,农村的孩子从小就知道,锅是铁打的,从小知道粒粒结新苦,为什么人们常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就是这个道理。
城市过年选择活动较多,吃大餐,逛大街,溜公园,看电影…但是相互间走动较少;农村现在条件也变好了,只是活动单一,近几年大多聚在一起打麻将,相互间走动较多。本人老家农村,虽然常年生活在城市,逢年过节还是回去,老家父母尚在。
只要和家人在一起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都是过年,都有年。年味不分地方,区域,高低,贵贱,贫富。年味是团聚的幸福与快乐。这是今日在快节奏生活中长期分离的人们最需要的。
挺怀念小时候的春节年味时足,因为穷朌吃、盼喝、盼新衣,如今虽生活质量提高了但不管农村还是城市人们都缺少了老辈的质朴,厚道,更多的是冷漠!
没有回农村过过年,但初三初四去农村走过人户。不过是我家还是娘家都在二线城市,说实话觉得南方城市过年气氛没有北方浓。在居住的城市,过年连张灯结彩都没有,一过年整座城市都空了,份外寥寂。而且还不许五环内都不许放鞭炮,可以说除了自己家里贴春联,挂灯笼,给孩子刻意营造过年气氛外,一点感受不到过年。娘家在北方城市,有彩灯,可以放鞭炮,过年气氛还好些,孩子们可以看冰灯,放鞭炮,感觉还好玩些。去农村走亲戚,也就是可以放放鞭炮,吃九斗碗,剩下的就是大人麻将,孩子们也没什么好玩的。现在的年味越来越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