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的父母已经离开我了,但是记忆中,我的父母勤劳能干,我小时候,过年前,爸爸妈妈都好忙的,首先是杀年猪,卖半边猪子,留半边猪子自家吃,然后做香肠,腊肉,腊,买一只羊腿。全家每个角落清洁大扫除,然后打年糕,做米酒,用阴米炒米子,熬制糖,做打糖,做好打糖做米子糖,炸麻花,炸花饺, 炸伞子,炒花生,炒豆子。再然后做豆腐,炸豆腐,炸底子,炸豆腐拓,炸滑鱼,家里种了甘蔗,会把埋在土里的甘蔗挖出来,一部分去卖,一部分自己家里吃。年三十的父母还在熬米糊贴门神,贴对联;三十的晚上点亮家里所有的灯,把我们姊妹几个的一人一套新衣服拿出来准备好初一起来穿。记忆中的父母确实能干,似乎从来没有休息,没有想到我的父亲母亲大人会熬制做米子糖的糖,为了熬制糖,会守几个夜晚,也没有想到我的父母会炸油条,麻花,翻饺,伞子。又要过年了,想到逝去的父母,泪不自觉的流。做米酒那是我妈妈的特技,我的老家是湖北孝感,孝感米酒满天下,作为孝感出生的我,是喝着妈妈做的米酒长大的,可是没有学会爸爸妈妈的那些特长。年关了,好想爸爸妈妈!
爸爸妈妈在时,每一个新年都会在你高兴或不高兴,你愿意或愿意的状态下,它们都会是一如既往,一成不变的,如时钟如流水上的产品下线,准确而不变,让你享受到,每一个新年带给你的,与平时不一样的欢愉,快乐和氛围,会买上一件或一身新衣服,亦或是加一双鞋子,会有鞭炮,灯笼,压岁钱,会买上各种冻货,会包各种馅的冻饺子用面袋子装上,最早是放到大缸里,后来放到了一个用10毫米厚铁板焊的大铁圆筒里,那时会有年猪一头做为过年之必备,会做上许多好吃的,会贴门帘贴对子,挂灯笼,装饰新年气氛,让你感觉与平时的不同,其实,最可驻留心间的还是父母的那颗承袭下来一成不变,永铸于俩老心中那份对《年》尊崇,挚爱,不变心的继承吧。
过年还是有很多事情做的,几年前,我通常是晚上吃完年夜饭和爸妈看春晚,然后就睡觉了,大年初一早起拜年,之后就开始打牌了,一整天都在玩,忙的都没时间吃零食。近几年都是躺在床上在手机里跟朋友们一起等十二点的跨年,然后早上起的也不是很早,有可能吃完饭就又出门了,去街上看电影,觉得少了很多,毕竟只能在家里。不过上个月元旦,倒是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我去夜爬泰山,然后在早上看到了日出。
以前都会准备瓜果糖烟酒什么的,当然最重要的还有几天的蔬菜,特别是大白菜、大葱都会买一些用报纸包起来储存着慢慢吃,现在就不用这么麻烦了,超市过年过节也不休息就现吃现买新鲜的了。以前每年过节也是父母的那些老战友们拜年见面的一次机会儿,平时都在各级领导的重要位置上为人民服务,过节给大家拜个年剩下的就是老哥们儿老姐们儿互相拜年了。他们很在乎这样的日子,太不容易于此了。
快过年了,爸妈会把我们姊妹几个的床铺洗的干干净净,晒得软软和和,在家准备我们几个爱吃的各种菜,各种水果,以前家里条件差,东西总是不够,每次能分给我们的太少,可现在条件好了,他们还总觉得亏欠我们,把我们当小孩,每次过年都会像小时候一样准备那么多好吃的,每当过年了,我们总像没长大的孩子一样被父母宠着,惯着,爸妈,你们辛苦了。
会为我准备我最爱吃的糍粑,这是很有特色的年食,在春节前几天,准备一个石臼做容器,还要有用来捶打的工具——舂,被捶打的是蒸熟了的糯米,主要是通过捶打,将糯米饭变得软粘,最后成为糍粑,糍粑配上红糖非常美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