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冬季,一方面是因为户外风大,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室内有暖气,所以人们总喜欢待在封闭的室内,所以,冬季常常是有害气体中毒的高发季节。其中煤气中毒在家庭生活中最为常见。每年冬天都有煤气中毒导致的伤亡事件发生。秋冬季节是液化气、煤气等气体中毒事件的高发期,在日常生活中应绷紧安全防护这根弦,正确使用液化气、煤气、天然气,谨防泄漏中毒事件的发生。每年的冬天,人们烤火或用热水器洗澡的时稍不注意,就会发生煤气中毒的现象。因为天气的问题,关闭所有窗户,导致空气不流通引发煤气中毒。由于用户的忽略,导致煤气瓶的阀门没有关闭,从而引发煤气中毒。
此外,一旦察觉发生了液化气、煤气等气体泄漏,应立即打开门窗,流通空气,迅速撤离并及时报警。同时,切记在保证中毒环境空气流通前,禁止使用易产生明火、电火花的设备,如电灯、电话、手机、电视、燃气灶、手电筒、蜡烛等,防止一氧化碳浓度过高遇明火发生爆炸。由于冬春季节北方地区居民取暖主要依靠煤炭,大规模的煤烟容易造成污染源的形成。随着城市的发展,汽车大量增加,汽车尾气也是形成污染源的主要因素。由于地理环境因素造成的。例如延边地区属于盆地性气候,容易形成小规模的封闭性气候。部分气象条件也容易形成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发生,比如:气压低、湿度大、逆温层较厚和静风等气象因素。延边地区2月上旬以来特别是13日所发生的中毒事件也是这几类因素共同造成的。
在密闭居室中使用煤炉取暖、做饭,由于通风不良,供氧不充分,产生大量一氧化碳积蓄在室内;烟囱安装不合理,筒口正对风口,使煤烟倒流;气候条件不好,如遇刮风、下雪、阴天、气压低,煤烟难以流通排出等。生活用煤不装烟筒,或是装了烟筒但却堵塞、漏气,会使室内一氧化碳浓度增高;或在阴天、下雨天等气压较低时,造成一氧化碳聚集,亦可发病。室内用炭火锅烤肉、烧烤用餐,而门窗紧闭通风不良,容易造成一氧化碳停留时间过长;火灾或爆炸之后现场会产生大量一氧化碳;冬天在门窗紧闭的小车内连续发动汽车,产生大量含一氧化碳的废气;煤气热水器安装使用不当,未加鼓风机,氧气含量较少;自制土暖气取暖,虽与煤炉分室而居,但发生泄漏、倒风引起煤气中毒;城区居民使用管道煤气,管道中一氧化碳浓度为25%至30%,如果管道漏气、开关不紧或烧煮中火焰被水扑灭后,煤气大量溢出,可造成中毒。
北方冬春季节一氧化碳中毒系多种因素造成,众多使用煤炭取暖的居民对一氧化碳的防护还不够重视和了解。虽然气象部门发布了一些气象信息,但老百姓对煤烟的防护知识还很少,在生活习惯上还缺少防护意识。当然,在下一步工作中,气象部门也要加强气象知识的普及工作,让市民们了解和掌握气象预报知识。同时,还要在气象预警机制上下功夫,在出现气象警报时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和手机短信等一切可以利用的传播渠道,向百姓发出预警通报,提醒百姓做好防范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