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很多人都认为,在恐龙灭绝之前,地球一直是由爬行动物统治的,实际上,这样的说法可以说是不正确的。确切的说,石炭纪之后,羊膜动物的两大类群分道扬镳,其中一类是包含现今哺乳动物及其祖先的合弓类(下孔类),另一类是包括鸟类,恐龙,鳄鱼,蜥蜴等还有其祖先的一支蜥形类(蜥孔类),在相当长的的一段时间里面,向现今爬行动物演化的一支,也就是后者,是不占优势的。二叠纪的全部,三叠纪的一半,陆地上的脊椎动物主要由现生哺乳动物的祖先,也就是合弓类构成,包括匍匐的但是由类似风帆的盘龙类,和更接近哺乳动物的兽孔类。尤其是在显生宙最大的灭绝,P-T灭绝之前,蜥形类,也就是爬行动物的祖先类群是不占优势的。P-T灭绝之后,大部分原始的合弓类绝灭,但兽孔类幸存了下来,并且在三叠纪早期辐射到了盘古大陆的各个地方。后面的故事你们可能比较熟悉,一个气象学家以它们的化石来证明大陆漂移。在大灭绝之前,本文介绍的主体,恐龙和鳄鱼的共同祖先,主龙类的一些原始类群已经出现了。并且,很成功的度过了P-T大灭绝(很多基干的蜥形类灭绝了)。但是,到了三叠纪,陆地的头把交椅还不是它们的。然而一次在地质历史时期非常小的灭绝,大约发生在晚三叠世的中期,卡尼期到诺利期之交,可能是一个大的湿润事件(湿润,因垂丝汀),导致了整个合弓类的颓势,大部分的合弓类四足动物灭绝了,陆地上又空了出来。实际上,在合弓类大范围的退出历史进程之后,稍早出现一些的镶嵌踝类占据了陆地的大部分生态位。而包括恐龙,翼龙的鸟蹠类这一支,实际上并没有占据多大的优势。传统观点认为,恐龙早早的就是天选之子,来当领导人是早早就确定好的。
需要讲到,原始的四足动物的四肢都是在身体两侧的,支撑身体是一种类似俯卧撑的方法在支撑,详情可以咨询下现在的蜥蜴等,问问它们这样累不累。四肢位于躯干之下可以明显的提高运动的效率,还有一个非常大的优势,站着就不用太多力气了。这里要说明以下,哺乳动物的类似的结构是独立演化出来的,很多四足动物类群都要四肢从两侧到躯干下面的过程。卡尼-诺利期灭绝事件到三叠-侏罗灭绝事件之间,大约还有诺利期,瑞替期不到三十个百万年的时间,猜一猜,这段时间恐龙的祖先和鳄鱼的祖先,哪个占优势呢?然而三叠纪-侏罗纪的灭绝,使得镶嵌踝类这群三叠纪最兴盛的类群大部分消失了。剩下了什么呢?剩下的就是现今鳄鱼的直系祖先,这一类恰好是水中伏击的一只,现在的鳄鱼,小短腿,趴在水里。然而它们的祖先却曾经是跟恐龙肩并肩的类群。
现生鳄鱼的祖先类群镶嵌踝类,早早的已经和鸟类、恐龙的祖先鸟蹠类分开了,两者作为爬行动物中的两个后起之秀,在三叠纪中期推翻了哺乳动物祖先对陆地的统治。然而夺得陆地统治之后,相对弱势一些的鸟蹠类在后来的大灭绝后成功开启了自己超过一亿年的世代。鳄鱼,现在说它们跟恐龙比较近,是因为大部分跟恐龙更近的东西,都灭绝了,但他们跟鸟类与恐龙关系比,是远远不及的。在卡尼-诺利灭绝之前,主龙类分成了两类。一类叫做鸟蹠类,这个听名字就可以理解,具有类似鸟的蹠骨(这是脚上的几块骨头)类型,其实也就是后来的翼龙,恐龙鸟类的祖先;而另一类是镶嵌踝类,所谓镶嵌踝类,就是踝骨的特征很镶嵌的一类。
因为它没有灭绝。🤔
因为他们没灭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