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在不熟悉的地方钓鱼,因为现在的水域多数是机器开挖的,水深,万一掉下去也不好办,特别是现在钓鱼老年化,都是五六十岁的人了,万一发生落水事故,确实不太好办。只有确保个人的身体安全才是最重要的。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最好能坐下来,相对来说,也平稳一点。还交通安全的问题。年龄大的钓鱼人,多数出行是电动车,路上车多人多,没有必要为了钓鱼争分夺秒的,安全第一。
晴天,同在一条南北走向的堤坝上垂钓,但上、下午的收获会大不一样。特别是遇无风、水平似镜时更为明显。其原因与垂钓者的身影、竿影有关。上午,太阳的照射使钓者的身影、竿影留在水中,蹲、站、走位、扬竿等影动,均有可能把鱼惊跑。研究证明,鱼在水中有潜望能力,钓者看不到鱼,鱼却能看到岸上的动向。
钓钝为主,这主要是针对夏天钓大鱼,大鱼吃口非常谨慎,加之夏天开口不大,所以有时看到浮漂的小动作,很有可能是小鱼闹窝或者大鱼在试探。如果此时扬竿,空竿都不算什么,严重的话可能将鱼吓跑,甚至养好的鱼窝就这么散了,前功尽弃。所以此时钓鱼主要抓顿口,当看到明显的信号时再提竿。
如果成功让鱼吃到钩,也只是成功了一半。很多大鱼的力道很猛,而且挣扎的花样很多,包括原地打转、水草藏身等,尤其是鲤鱼会“打桩”,很让人头疼。对此钓手要稳住心神,耐心周旋。中鱼后先将鱼带离水草和鱼窝,然后再慢慢引遛,直至将其遛翻。
钓鱼是需要有耐心的,如果等得不耐烦,经常的提竿、挑逗,很有可能把窝里的鱼吓跑。所以在野外钓鱼,尤其是水体相对不那么浑浊的时候,一定要避免频繁提竿,耐心等就好了。相应的,饵料也要相对粘一些,附钩性要好,以便减少提竿次数。
鱼是靠分布在嘴唇、吻上,乃至鳍、触须上的味蕾来品味的,其味觉非常敏感,再加之鱼类摄食时在一段时间内有一定趋向性,故对下的诱饵或钓饵不能变换大多。如下窝为香型饵,钓饵也应以香型为主,若改钓饵为酸味或腥味刚咬钩率肯定要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