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松育苗有固定苗圃和山地临时苗圃两种,但大量育苗还是采用固定苗圃。
1、圃地选择:
固定苗圃应选择地土壤湿润、肥沃、排水良好、微酸性、沙质壤土上。地势平缓、避开风口并有良好灌溉条件。
2、整地:
有秋翻和春翻。固定苗圃秋翻深度18-24厘米,春翻深度10-15厘米。春翻同时用1-3%硫酸亚铁溶液每平方米2.5公斤进行土壤消毒。
3、施肥:
根据苗圃地的肥力而定。施有机质肥和厩肥、草炭、土粪、绿肥等为最佳,如留床1-2年不予移植的苗床,每亩可施有机肥1万公斤左右。再加入过磷酸15公斤。
4、作床:
有床作和垄作。固定性苗圃现有多数是机械作床。要求床面宽1米,高10-15厘米;垄作要求垄面宽30厘米,垄底宽60厘米,高10厘米。长度不限。无论床作垄作均以南北向较好。
5、种子催芽:
红松种壳坚厚,不易透水和通气,且含有发芽抑制剂以胚发芽较困难,所以在播种前必须进行催芽。
6、播种时间和方法:
当春季地下5厘米处温度达到8℃以上时即可播种。播种量每亩200-250公斤。播种前细致整平床面或垄面,用播种机或播种滚筒将种子播在床面或垄面上,然后加以镇压,使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再覆以种粒两倍厚的沙子或锯末,并再镇压一次。如覆锯末时,必须把水灌透。
7、田间管理:
(1)灌水:在种子发芽期间,床面要经常保持湿润,采取少灌、多次、以利种子发芽出土。
(2)防鸟和除草松土
(3)追肥:对2-3年生留床苗,必须及时追肥。
8、苗木越冬管理:
红松虽能耐低温,但怕干旱。因此越冬主要是防止早春苗木地上部分开始萌动,而土壤未解冻不能供应水分的生理干旱。
9、苗木窖藏:
窖藏苗木,可以克服春季圃地作业集中,保证春季造林时及时供给苗木。一般在窖内温度下降到0℃才能放苗。
红松籽,别名为果松子、海松子,红松籽是野生红松的种子。野生红松属国家一级濒危物种,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长白山山脉及小兴安岭林区。野生红松需要生长50年后才能开始结松籽,成熟期为两年。果球大呈卵园形,暗褐色,球内结子,大如巴豆、故意称红松籽。
红松种壳致密坚厚,覆被蜡质,不易透水透气,且含有单宁等发芽抑制物质,以致种胚发芽困难。所以,在播种前要对种子进行催芽处理。通常用的假芽方法有以下几种:
室内自然堆积法:8月中、下旬,将红松种子浸水1至2日后,混2倍湿沙,使含水率约60%,堆30至40厘米厚,放置室内。天冷时堆成60厘米厚,并浇水使其封冻,来年春播前将其翻动,使温湿均匀。
露天越冬埋藏法:即于秋季将种子先放入冷水中浸泡2至3天,捞出混2至3倍湿沙拌匀放露天窖内。窑址宜选在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地方。窖深1.2至1.5米,宽1.2至2米。混沙种子距窖口20至30厚米时,每隔2至3米竖一草把通风,再盖一层沙子,其上堆成1米高的土堆。这种方法催芽均匀,来春播种后出苗早,整齐茁壮。
快速健芽法:即在播种前40天左右,用50摄氏度温水浸种,充分搅拌,待其自然冷却后,浸泡一周,每日更换清水一次。当种仁变成乳白色时,将种子捞出掺入2至3倍湿沙,放背风向阳处摊晒。每晚将种沙堆起,盖上塑料薄膜,次日再摊晒。为加速发芽,亦可放室内加温,使种沙维持20至25摄氏度,每日翻动数次,并保持一定的湿度。待有三分之一种子裂口即可播种。
红松是我国东北地区优良的用材林、食品林树种,红松种子种皮厚、坚硬,有一层蜡质,不易透水透气,种皮内含有单宁,其他部位含有脱落酸等抑制物,这些影响了红松种子的快速发芽,使红松种子长期处于休眠状态,要解除红松种子的长期休眠状态,在自然条件下,种子成熟后要经过冬季――夏季――冬季的埋藏,在第三年春季取出才能播种。近几年,由于红松种子供不应求,市场价格高,种子库没有红松种子的库存,不能使用传统的越冬埋藏法处理红松种子。为了更好地培育红松苗木,从2003年开始至今,黑龙江省鹤北林业局使用当年新采的红松种子进行变温催芽处理。用这种方法处理后的红松种子,播种后3-5天就出土,7天左右全部出齐,每年的出苗率均达 90%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