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变化,也可以说是主力军发生变化了,以前在工厂工作的人大部分都是老一辈的人,他们更能为了家庭任劳任怨,即使再苦也会忍住默默工作。而现在老一辈年纪大了,在工厂干别人也不怎么待见,大部分回老家找点事做了。而年轻人不一样,接触的圈子要多一些,他们的个性鲜明,向往自由,不会喜欢工厂那样密封型的工作环境。他们更愿意找销售这样的工作机会,销售门槛也会低一些,充满了可能性,虽然累但是可能回报更多。
企业在招聘员工时,无法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而企业在管理上让共员工有话说,通过员工反映的问题,改变不利于公司发展的地方,形 成一种良性循环。此外,企业则需要从人文关怀上下功夫。劳动力成本上涨或是一个长期现象,企业除了从加强自动化生产、强化管理提高生产效率等问题上解决招工难外,还应从强化对员工的人文关怀、提高工资和福利待遇等问题上下功夫。
现在一般城市青年往往青睐成为大学生,上不了大学就去职业高中,做劳动强度不大的服务业。培养技术工人的技校招生难,而农村进入城市的流动人口往往只是做没有技术的普通工人。由于流动性大,公司实际上是不愿意进行技术培训的,因此工人的技术水平长期在低水平徘徊。真正到了需要高级技工时,出现了这种有钱也招不到人的尴尬局面。
90后作为当下就业主力军,已经不喜欢在工厂工作这样单一枯燥的工作模式。还有很现实的问题,就是工资的问题,工厂给的工资都是死工资,每个月几千块钱,而90后大多数都是生长在娇生惯养的生活里,几千块钱对于他们来说实在是太少了,他们宁愿选择拼一把,去选择更多更高薪的工作,也不愿意去选择工厂这样的工作。
工厂这个行业流动性太大,即使招到了人,但是因为种种原因也留不住人,慢慢的人就少了。而且员工对工厂的工作体验评价不是太好,没有从事过这行的听到了心里估计也不想去了。而从事过这行的,因为感受更深,如果能有其它机会的工作也不会再回到工厂了吧。
听人说,工厂的管理人员喜欢发脾气,人家员工在那样密封型的工厂里工作那么长时间,你还对人发脾气,但员工又不得不忍住,真的寒心。再加上犯了错还要扣除工资,这个可能有点太过了,工人辛辛苦苦也挣不了几个钱,就这样扣了,员工肯定不愿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