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 电影的一些 遗憾:电影开头 并未很好解释 为什么 要挑选小孩当 指挥官。小说的解释是“一名优秀的成人指挥官,深知战争的残酷,在进行指挥的时候考虑过多,优柔寡断。这样是无法打败虫族的。”“高智商的小孩则比成人 有更好的 信息综合分析能力,反应敏捷。安德甚至能去了解虫族,从中学习。”电影不解释的后果 观众容易认为 这是 小孩子幻想片电影完全没有说明 虫族为什么第一次要侵略地球,为什么第二次入侵 之后 再也没有进攻地球。导致观众不明白电影结尾 安德为何莫名的对虫族 同情心泛滥。因为虫族一开始根本不知道 自己正在攻击有生命有灵魂的生物啊!一切误会根源来自虫族的生存 形式。在虫族的生存形态中,有思想的只有母后,其他形态的虫 只是母后的衍生器官而已。交流方式则是 通过思想(精神)沟通。所以 虫族认为能够精神交流的才是智慧生物。虫族对于 无法交流的人类,想当然的以为只是没有思想的“器官”。就像人类对待自身器官上的表皮细胞一样。直到第二次"入侵",一位虫族母后几乎毫无防备被炸死。虫族开始意识到 人类是个全新类型的智慧生物,便开始 停战 并且尝试其他办法 与人类交流。后来,虫族母后遇到 也渴望了解虫族的安德...同样出色聪明的大哥彼得,二姐华伦蒂在地球上也做了很出彩的事情。电影是没有时间讲,所以少了安德说的那句话。“真是滑稽,我(安德)杀死了数十亿的虫族,彼得却拯救了数百万人类。”
对[安德的游戏]原本没抱太大期待没想到最终很惊喜。放在这一两年的科幻片里该片的世界观设定相当出色,很扎实。主角的塑造和心理描写好过不少青少年电影。[雨果]里的小男孩长的太快了,个子已经比肩大人但瘦长身子看得出还没长开,和主角很符合,演技也纯熟了一些。电影缺陷还是很明显,人物的细节描写太少,有点赶场。特效也看得出成本的局促。不过这片子放在这两年主流商业片青少年小说改编电影大环境里比如[饥饿游戏][暮色]之类,质量算拔尖的。我想说:片方赶紧趁着主角没长大把原著都拍出来吧!又有一部科幻系列可以年年期待了。另外该片的IMAX表现也出乎意料,层次丰富撼天动地的音相效果和非常多的宇宙飞行场景长镜头、宏观远景和虫族的细节,在IMAX影厅里特别爽。BTW,没有转3D真是业界良心。和以往的IMAX3D电影比起来坐前排看[安德的游戏]明显感到眼睛非常舒服。
原著内容太丰富,想要展现全貌长度至少翻倍,所以有所取舍本来就是正常的。但问题在于,改编试图面面俱到,最后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什么都想沾一点,什么都没捞着。与其这样,还不如干脆另起炉灶好好编一个脱离原著的大片,在这方面,基本脱离原著的《星船伞兵》可作为正面参考。部分情节转折相当生硬,一些硬性添加的温情和软弱部分更是无趣。不过观影体验不错,终极大战短而精,三星半还是可以有的。对于视效爱好者,这部电影的情节并不爆米花,一部电影的视觉体验应该与其内核有一定的一致性,但安德的游戏受限于原著情节和对大众化改编的妥协,其剧情表达和内核既不像星际穿越那样与特效在可讨论性上有成为大片的空间,又不像复仇者联盟那么具有很强很熟练的娱乐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