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胶澳总督府旧址是一座德式近代建筑。1897年德国攻占青岛后,于1906年建成了这座总督府,该建筑具有19世纪欧洲公共建筑特色,呈“凹”字形,屋顶用红筒瓦覆盖。后来,这里成为青岛市政府、政协的办公地点,后来随着市府新大楼的建成而终止使用。现在这里不允许入内参观,可以再门口拍照留念。
胶州旅馆,屹立不倒的百年建筑,建于1897年,斜坡红瓦顶,清水红砖墙垒砌,造型德国古典复兴样式为主,又融合了折中主义风格,形成了华丽的立面形象。由最初的报社办公楼改为青岛矿泉水厂,直到1914年,成为胶州旅馆,因位于繁华的中山路南端,离海很近,设施良好,生意一直不错。
德国设计师毕娄哈依据哥特式和罗马式建筑风格而设计,始建于1932年,于1934年竣工。教堂装饰系采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形式,是青岛地区最大的哥特式建筑,也是中国唯一的祝圣教堂,同时也是基督教建筑艺术的杰作。现在到这里的游客如果运气好还能赶上教堂举办的管风琴音乐会。
公主楼,蓝绿色的外墙,以白色勾边,尖尖的楼顶,俏丽可爱,就像是童话故事中描述的模样。公主楼的得名是丹麦王子到青岛,喜爱这里的风景,建造了这座丹麦风格的建筑。原本想在建成之后请丹麦公主来青岛避暑消夏,但是丹麦公主却从没有机会来,而“公主楼”的名字倒是由此流传出去了。
青岛基督教堂为德国古堡式建筑,在信号山下面不远, 1910年10月落成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钟楼上的钟至今仍然分秒不差,每半个小时报时一次。建筑风格属青年艺术派和新罗马风格的结合,室内装修的某些样式可见拜占廷时期的痕迹。
迎宾馆,少有的德国建筑,迎宾馆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德式建筑不仅漂亮,保存至今也很难得,据说在德国这样的建筑都已经不多了。迎宾馆外面像个古堡,内部其实是木质结构的,很有年代感,这也符合它几次易主的沧桑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