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一个不亲说的是舅舅的老婆,至于用不亲两个字形容这些人是因为古时候觉得他们是外人。但是再现在很少有人这样说了,因为只要是亲戚就是亲人,关系好不好靠的不是血缘关系而是人际交往。
我们首先来看看姨父和姑父为什么被叫做不亲。我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这句话,这种思想在现代还好,可是以前那可是根深蒂固的啊,女儿成家那就是别人家的人了,她要在新的家庭成长为大女人,要成为那个家的女强人。所以,成家之后女儿和女婿就已经另立门户的了,和原来的原生家庭没有太大关系。就算是回娘家看望父母,在娘家人眼里女婿也是不如儿子的,毕竟儿子是留在家里传宗接代的人,可女婿是别人家传宗接代的人啊。所以,古时候姨父、姑父这一类的男性一直都给人很生分的感觉,总觉得是别人家来串门的人。
但是放在现在这个社会,姨父、姑父都还蛮好的,比如我爸爸就把姑父这个长辈做得很到位。舅舅家的哥哥从小就不在父母身边长大,我爸爸对我们两个一直都是很公平的,我有的东西哥哥也一定会有,出去玩也觉都不会只带一个孩子。而我的姥姥爷爷也一直把我爸爸看作是儿子一般的存在,对他也极好。
而舅舅的老婆被叫做不亲是因为她是全家唯一的“外姓人”。比如我舅舅姓张,我姥爷姓张,而舅妈姓候,她是唯一一个和他们没有根本血缘关系的人并且姓氏也完全不一样。在我们现在看来这当然是理所应当的了,可是古代人却认为这就是外姓人氏,和自家的人是有区别的。在她们的观点中不同的姓氏、不同的血液那注定就不会真的亲。
农村的老人们常念叨“人有三不亲,姨夫、姑父和舅的媳妇”,姨夫是母亲的姐妹的丈夫,姑父是父亲的姐妹的老公,舅的媳妇是父亲的兄弟的老婆。这些人与家族里的人之间并无血缘上的关系,说得不好听一点,是“外人”。
还有舅母。过去的说法是这些都是外人,和他们没有血缘上的关系,就不会很亲。
还有舅妈,因为在一起呆的时间短,然后没有血脉的原因,做亲戚走是一种人情来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