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说自己和一个闺蜜的情况,虽然总觉得有些片面,不过都是真人真事,亲身感受。
先交代下家境,我和闺蜜C的父母都是公职人员,俗称双职工子女。
我当年是偷生的二胎,父母交了两千多罚款后,就把我送回老家农村由奶奶抚养,到上小学的年纪才接回县城,据我小姨描述,那会儿的我又黑又土,神色拘谨,不敢和人交流。
可偏偏我妈的性格不算很和善,话不多,面相略凶,工作又忙,所以小学到高中我和我妈的关系一直不够亲近,我,勉强算是穷养大的女孩子吧。
我被穷养主要体现在穿着打扮上,在大学之前,我每个阶段的衣服都以校服为主,春秋季穿校服外套,夏天一个短袖过一季,冬天一个棉衣过一冬,而短袖棉衣和搭配的裤子大部分都是妈妈和小姨穿过不要的,样式老气又过时,刚仔细算了下,整个小学以及中学生涯整整九年买过的外套大概是六件不能更多了呢。
然而最可怕的是那会儿学校并不要求学生每天穿校服。记得初一上学期我只有一件小学校服做外套,每隔两周洗一次,到冬天一时半会儿干不了就穿着去上学,到教室时袖口都结冰了,初一下学期天气渐热,某天,我在家下定决心,决意穿新发的初中校服去上学,然后那天班里很多同学对于我居然换衣服了表示很惊讶,甚至还有人把这件事写在语文周记里,真是羞耻。
其实从初中开始,同学们都已经逐渐学会留意自己的外表和穿着,虽不会穿的多么时尚,但不至于像我一样每天靠着件儿校服度日,而当有同学知道我家境并非多差以后,大家又一致认为我是个极为抠门吝啬的人,舍不得花钱,就连我最好的朋友都用心劝我别把自己穿的太寒酸让人笑话,可我手里实在没零用钱,父母又几乎从来不管我有没有衣服可穿,心里苦说不出。
相反,闺蜜C从小吃穿用度都不错,高中时就开始穿只有端木磊这个阶层才穿的起的美特斯邦威了。
那么我算是穷养,闺蜜C算富养长大,要论我们有什么区别,我觉得不在于外貌身材气质家教,也不在于会被一块蛋糕哄走与否,而在于内心的自卑感。
因为小时候我和妈妈不亲近,总觉得父母重男轻女,又因为一直穿陈旧过时的衣服偶尔被同学嘲笑,这样的成长经历导致自卑感一直与我如影随形。
这种自卑感,具体表现在,比如极度缺乏审美,即便手头有钱也压根不会买衣服,不会捯饬自己,再比如,曾经有段时间,我不敢去理发店,也不敢进商场买衣服,因为觉得这些店里往往灯光明亮,越发衬的自己十分乡土,好像一走进去就被人打量和嘲笑自己的外表和穿着。
然而闺蜜C无论自己高矮胖瘦,从来都是自信满满,每天开开心心,说实在的,我倒是蛮喜欢她这样的性格。
我如今有独立收入,每个季节都有好几件衣服可以换着穿,衣柜里满满当当,可内心的自卑感一直挥之不去,遇事儿总是会放大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觉得自己哪儿都不如别人,不过还好,从去年开始,我终于算是在穿衣打扮,化妆护肤这些方面开窍了一点,希望将来越变越好吧。
最后贴张九岁时的照片,外套是西安的姐姐买来送我的,穿了好几年。然而重点是这双大头黑布鞋,因为鞋头踢破了,又订了一层黑皮面,继续穿,冬天被雪地润湿,夜晚炉火边烤干,实力心酸。
我觉得我是穷养起来的,但是我妈始终坚持我是富养。
她说的也有道理。我从小兴趣班不断,钢琴舞蹈声乐古筝围棋,最多的时候同时能上三四个,这不都是用钱培起来的么?
但是我一直觉得家里穷到不行。
其实倒真不至于到穷的地步,只是家里人爱哭穷罢了。
父母都是老师怎么说也不会用穷来形容家境吧?
但是我小学的时候,问家里要五毛钱买个零食,都要鼓两天的勇气,我觉得我多花一分钱家里就没钱吃饭了。
以前春秋穿的都是那种所谓“舞蹈鞋”,在我理解就是因为便宜。后来有个阿姨送给了我一双运动鞋,她给女儿买小了,我觉得那是我真真正正的第一双鞋子,爱惜的不行不行的。
学跳舞的时候很废袜子,几乎每节课都会磨破一双,我妈找出来【她当年】【穿坏了舍不得扔】的一堆袜子,让我穿着去跳舞。那都是些什么袜子啊?稀奇古怪的颜色,还有补丁,比我年纪都大。然后我就不穿袜子了。
捡别人的衣服穿是日常。捡姐姐的也就罢了,对门低头不见抬头见跟我同龄的发小的衣服,也拿来让我穿。
一直到我初二以前,我爸工资都上交,一月只有300块钱的“零花钱”,我真觉得我们家一月花超过600块就会下顿没饭吃了。
从没买过床单被罩,都是用的学校里发的“福利”。大红大紫大花的那种。有次有人给我家送了一套粗布的床单被罩,我很喜欢,我妈不让我用,说粗布对小孩子来说太粗糙了,就收起来了,差不多十年过去了我再也没见过那套床品。
家里有人来出门送的东西,吃的喝的我是从来不会拆的,因为都会被转送出去的。去年有个人来出门带了一箱金典牛奶,我说我想喝,我妈说你还用喝这么高档的?送出去这个不就省我一份钱么?金典牛奶是高档牛奶嗯。
知道现在我衣服单品还是很少超过50块。大二我还觉得200块的裙子是贵的离谱。买了一套300的制服跟我妈说我买了一套天价的裙子。
我大学开学没有新手机电脑,手机是高三买的一个700的手机,电脑是好多年前亲戚给的一个上网本。大一寒假手机不能用了,央求我妈给我买新的,我妈说给你买可以,但是这四年就给你买这一个。然后买了个2k的,这学期电池鼓了,我想换新的,我妈说,当时我们可是说好了的,就给你买这一个。然后我去换了电池,让她报销电池的钱。她说,换电池都够你买个新手机了,我不给你报销。你觉得需要很多钱你不给我,那我去哪搞那么多钱?(其实只要50块钱)
上学期回家我妈说走我们去饭店吃饭给你接风洗尘。我说别了吧回家吃吧,有这钱你还房贷多好。
“我们没有这条件”是我妈的口头禅。什么条件?可能是天天吃肉,也可能是让我出去旅个游。
只要是要个钱,就是“我没钱,我哪来的钱。”除了生活费一分钱都不多给。我去医院看病不给钱,去考试不给钱,出去玩不给钱。总觉得我妈是默许了我可以去卖身,不然我去哪弄那么多钱?
唔好笑的一件事是,有次放假回家,到家的那一刻我浑身上下只有两块三毛钱。
以前的同事,典型的樊胜美,家里有弟弟妹妹,弟弟没能力,一直靠她救济,她妈妈得了癌症也是她一个人出钱看病。后来弟弟找了个有钱人,买车买房了,妈妈却一直挖苦她没有像弟弟一样嫁个有钱人。她生活中从来不买衣服,都是我们不穿的衣服她要,自己孩子的衣服也是别人给的。六一儿童节的时候我们都说要给孩子买新衣服,她说自己家还有很多别人给的,不用买。后面家里条件好些了,她老公看不过去,经常带孩子出去吃好吃的,玩游乐场,买漂亮衣服,几次下来她跟老公吵得不可开交,她觉得她老公在浪费钱,她老公却说:我挣的钱心甘情愿的为我女儿浪费!我不想让她成为第二个你!
老实说,富养的的目的只有一个:用自己所能去让子女独立自主;
穷养也只有一个目的:因为无能,所以让子女和自己捆绑在一起,互相依赖。
总之,富养女孩子是让她的内心更充实,让她更自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