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一个会写字的人,或者长期从事有关书法教学方面工作的人,心里都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完备体系,这个体系决定了ta学习书家的派别。同样,这个派别约束ta所写下的每一笔都是有出处的,每一个部首都是有前人踪迹的,每一个字都是能在浩瀚书法史内找到印证的。书法上判断一篇字好坏与否,要通过关注章法、笔法、字法、墨法几点,来做基础评判。章法上,整体上排列是否均匀、局部上收放是否做到;笔法上,笔画是否精准,提按轻重表现是否存在、起收笔与行笔之间的关系是否和谐(这里又要延伸出一个很基础却更为关键的问题——中锋与始转,容后细说。);字法上,繁简字运用是否得当、有没有错字别字现象;墨法上,飞白的出现与运用、以及我常说给学生的四个字「计白当黑」。
以大令中秋帖为例,能看到,每一个牵丝、转折、提按,都是饱满和扎实的。可能有人问什么叫中锋,什么是饱满扎实,那么把图片放大,放大到看不清笔画,去注意他笔画的边缘,两侧都是墨洇入纸的有规则的痕迹,且个字都是昂扬的姿态。understand?姿态也许是晋人风骨使然,但扎实二字,却一脉相承至今。书法是以日常书写为基点的,书法就是书写有法度。法度,规则秩序也。所以你的字是否有来处是否合法度就是看你是否练过的依据了。你的字,我得说,希望你不要介意,大概你只是自己练过,临帖少,大概也没有老师教,因而不能算有书法功力。说你自己练过是因为看上去笔划似乎还有力道。
笔画是指构成单个字的横竖撇捺点这些最基本的元素,我们练字的时候老师有时会说,你这个字这一笔写的很好。关于笔画,还有个王献之的故事,讲有一天,王献之想写一个“太”字,可刚好用完了水缸里的水,王献之立刻跑到父亲王羲之的书房,让父亲点上“太”字的那一点。王献之把“太”字递给母亲看,母亲夸他写得非常好,只有一点似羲之。王献之这才明白自己写的字和父亲比起来,相差还很远哪。看间架结构,术语称“结字”,就是指字的点划安排与形式布置。与其他文字不同,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我们在小学老师就会讲,哪个字是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左中右、上中下、全包围、半包围等等。汉字笔划的长短、粗细、俯仰、伸缩等和偏旁的宽窄、高低、侧正等,构成了结字的不同形态。如何评价一个字的结构呢?首先是重心要稳,整体看上去字不会倒;其次就是要匀称,特别是笔画繁多的字,讲究疏密有致。
学书法沒有任何捷径,只有下功夫勤学苦练方能写好。
多读书,练名帖,勤思考,,,我是爱好,
多写,多看,看顺式字形。
读帖、临帖、脱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