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软笔书法好的学生,在写硬笔字的时候却写得很难看,为什么会有这种“脱节”现象呢?首先练习软笔字的确对硬笔字有所帮助,毕竟练习软笔书法过后对字的结构和空间布局还是有理解的,但是用毛笔和用钢笔,其握笔姿势、力度掌握还是有所不同的,另外练习书法讲求闲情逸致,行笔运笔不可急躁,而日常书写和卷面书写时讲究书写速度,加上情绪急躁,就很难保证书面工整了。
古代识字的文化人一般都是奔着考取功名去的,一手好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某些朝代书法甚至被定为选人用人的硬性标准,而现在选人用人方面书法的好坏一点也不重要。虽然字写得好对于在校学生来说可能会在语文作文方面能多得一些分数,但是练一笔好字所需要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如果用到其他科目的硬性只是学习上,能得到更多的分数。
字这玩意真的是有天赋!强求不来!持之以恒地锻炼也许会写得漂亮点!反正我因为孩子幼儿园那么大时,单位里来了几个刚毕业的大学生。那个字像医生开的处方,就像天书。我就发誓让孩子从小练字!很奇怪的是,我都没开始让孩子练,她就写得很好看了!现在工作了,她的字单位里的同事都羡慕!😄所以我一直认为写字也是有天赋的!
其实这种现象的发生也挺悲哀的,一方面,早期教育还是比较功利的,毕竟现在幼儿园就开始择校,升学压力巨大,因此多数学校不注重学生的综合培养,无暇顾及学生的字好不好看,只要卷面能认识,考试分数够高就可以了,在很多地方书法课也沦为表面工程,有的书法课被占用,有的书法课质量较差。
现代化了。手机电脑都打字,几岁的儿童天天守在电脑前。以后也成了社会问题,教育部应重视起来,如这样下去中国字就不横平竖直了,方块字也不见了,今后一手好字要出众了。教育不全面发展,社会现象将另类。为了下一代,为了中国字能出力的出力,能提倡推动能力的志士,呼于吧!
在古代,人们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是写字,书信、新文章、记账都需要那笔来写,日常书写比较多,自然练习的也就比较多,练习多了字自然就能写好。而现代人有电脑、打印机、扫描仪等等先进的文字处理工具和信息传播手段,日常的书写大大减少,字都写得少,想写好当然更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