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现在碳排放量相比以前多了很多,造成全球变暖,两级的冰面积在逐渐减小,造成全球气候变化。对于农业来说,其影响是非常大的。因为各种作物都有它所适宜生长的环境,一年中温度和降水的分布是决定种植何种作物的主要因素,温度及由温度引起降水的变化将影响到粮食作物的产量和作物的分布类型。气候的变化曾经导致生物带和生物群落空间(纬度)分布的重大变化。如公元800-1200年北大西洋地区的平均温度比现在高1℃,使玉米在挪威种植成为可能,但到了公元1500-1800年,西欧出现小冰川期,平均气温也只比现在低1-2℃,就造成了挪威一半农场弃耕,冰岛的农业耕种活动则几乎全部停止。除此之外,全球变暖还会使高温、热浪、热带风暴、龙卷风等自然灾害加重。因此,全球气温升高后,世界粮食生产的稳定性和分布状况将会有很大变化。
对于气候的变化在很早以前人们是无能为力的,也无法预知;于是就有了许多关于和风雨雷电有关的传说,也有了有关的神仙。不过相比过去现在人们面对气候的变化不是已经无能为力了,首先人们可以预测,这些预知在过去只能是神化传说中像袁天罡那样的人才可预知的,其次可以预防。因此,对于我们来说对于气候的变化所能采取得措使无非就是两点。其一,防,如疏通河道可以使洪水不淹没村庄田地;其二,改,如修水库防干旱;植树造林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植被;制造生态平衡,减少污染等。这些其实我们现在就在做。
应对气候变化,首先就是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总量。措施方面,政府部门应加快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的发展,减少燃煤电厂污染排放。跟我们市民关系密切的,点滴生活中就可做到。适度消费,注意节能使用低碳产品,购买小排量、节能车辆,节约用水,购买本地食物,垃圾分类,减少使用塑料袋而使用环保袋,少使用空调,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或骑自行车、共享单车。有的时候减排和发展有些冲突,但是我们一定会慢慢找到平衡点,使得环境更加的优美,我们的生活也更加的美好。
世界各国都已经为治理空气污染做出了不同程度的努力。仅以中国为例,根据《柳叶刀》前不久为中国政策制定者撰写的简报统计,截至2017年,得益于《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出台和实施,中国74个主要城市由环境空气污染导致的死亡比五年前减少了约47240起,占总体死亡数的5%。而京津冀(14780起)、长三角(9500起)和珠三角(1930起)所收获的健康效益最为明显,约占全国总量的55%以上。
在如何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国际社会十分重视,有“巴黎协定”175个国家参加的大型会议,各国也纷纷在行动,中国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关闭了许多对气候环境污染的大中小型企业,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提倡电动汽车代替烧油车,大力整治城市、限制车辆的规定,许多大城市上空喜见兰天白云,气候有所改变,国家提倡大面积的植树造林,许多地方沙漠变绿洲,特别是美化乡村建设,让新农村变得格外美好,到处是花园,娱乐广场,村庄整洁,垃圾桶每隔一段就有,以前哪种乱丢乱放的现象没有了,环境污染也变得越来越好。
由于全球冰面积的逐渐较小,势必会引起的全球海平面的上升,造成海洋面积跌增大。因此,全球沙滩面积也会逐渐较小。这对于一些沿海国家的经济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影响。气候变化会导致一些极端气候的出现。进而会导致一些疾病的发生,危害到我们的健康。我们现在所能做的就是控制碳排放,缩小全球变暖带来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