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妈确诊抑郁症的时候我刚刚上初中,现在大学都快毕业了。当时我刚刚上高中,老爸的公司经营不佳,外面欠了十几万(别看就十几万,现在看来不算什么,当时真的是一笔巨款),老妈刚刚调动了工作,上司是个工作狂,每天的压力都很大,又很不凑巧得了病毒性面部神经紊乱(面瘫),整个人直接就不好了,就得上了抑郁症。一开始也是不爱跟别人交流,原来一个很开朗的人,害怕跟人接触,整天整天的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我和我爸实在没办法了,就把她强行架出家门,真的是强行架出去的,即使是出去了,她还是闷闷不乐的样子,唉声叹气的。去了医院,先接受心里干预治疗,辅助药物治疗,我记得叫“百忧解”,去年我回家的时候还在床头柜里翻到一盒吃了一半的百忧解,当时唏嘘不已。光吃药不是办法,我和我爸就给她找事情做,让她忙起来,把每天的时间都填满,我妈就在那个时候学会了十字绣。再往后,我们家在房子后面的山坡上种了一颗银杏树,周末的时候,就叫上老妈上山上走走,一来能放松放松心情,二来能呼吸呼吸新鲜空气。慢慢的,老爸的公司业务有了起色,老妈也不怎么唉声叹气,症状缓解了很多。
抑郁症是个长期恢复的过程,让她意识到这是一个长期调理的阶段,她自己要学会自我调整,也不是看了医生第二天就能好的,要一步一步来,是个阶段性的治疗。家人陪伴很重要,作为子女多打打电话,陪陪散步,开导(不要太直接)我当时给我妈灌输各种心灵鸡汤,时不时打打鸡血,她说跟我在一起就好多了,我就暗示她这个东西不能形成依赖性,要培养她建立自我调整的机制。在前期,带她逛街、电影,去一些人多但不特别吵的地方,环境好的公园啊,骑骑脚踏车啊,种活动,先带着她玩,然后找出她感兴趣点着重培养。之前也想过弄个什么猫狗的,她不要愿意养嫌烦嫌吵,就算了。在这个过程中,有些事情我会跟她一起,有些事情我故意让她自己一个人去完成,抑郁症的人我感觉依赖性有点大,求救信号特别大。
我大二的时候妈妈确诊抑郁症,但是拒绝吃药,一开始也不听人劝。暑假的时候回去就先带她去看了心理咨询,现在妈妈做了3年咨询了,我和咨询师一起跟她反复强调药物治疗的重要性,逐渐也同意服药了,现在已经好了很多。抑郁症需要药物治疗和心理咨询同时进行效果才比较好,不要相信那些“跑跑步自己就好了”,“想开了就好了”。必须吃药!必须做心理咨询!为了给妈妈治病,我自己都快学成半个心理学专业了。严重的抑郁症会引起大脑内的化学物质变化,没有得过抑郁症的人很难理解,抑郁症患者很难“让自己心情好起来”。难以沟通也是常见的,我妈妈一辈子都想维护自己在子女面前的坚强形象,不承认自己需要专业心理帮助。
我的建议是,和她好好聊一聊,找出她拒绝承认自己患有抑郁症的原因。如果对诊疗结果不信任,那就多找几家医院看看。我比较倾向于原因是你母亲对抑郁症有偏见,类似于觉得抑郁症等同于心理有问题或者“精神病”等等,这也是一个普遍误解,但实际上它和感冒、发烧一样,是很正常的疾病,人人都有可能患上的疾病。消除了这种误解,治疗可能就会变得顺利起来。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家人的理解和陪伴非常重要,题主可能需要和家人做好沟通工作。同心协力,会好起来的。
我经历过这种事情,不是妈妈,是婶婶,她抑郁症期间每周一半时间我负责做饭,接送孩子,那时我还有不到一个月要参加研究生考试,开始照顾几天压力大的经常自己偷偷哭。结果就是我考完试时基本就好啦,持续时间可能半年,但我知道时到好就一个月,正式治疗其实也是一个月。我有一个月在家时间,好好把握这段时间。按时吃药,积极去医院正规治疗,这是所有好转的前提,不多说,但谨记,尤其是病人抗拒时,好好哄着。
我妈在大约八年前确诊为抑郁症,第一次去看医生的时候医生就说我妈的病情已经有几年了。现在已经痊愈了。当时我爸带她去了六角亭,武汉的都应该知道这个地方(小时候是拿这个词骂人的,现在碰到这个词就难受)。开的药产生了很大的副作用(我妈对很多东西都很敏感,比如她打地塞米松会睡不着觉,喝可乐也会睡不着觉),用我妈的话来讲是整个脑袋都是木的,思维都被控制了的感觉。越吃药越严重。后来找了一位老中医,吃了三年多的中药,中间也反复了几次,终于痊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