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毕业于某不知名二本院校,土木工程,当年毕业的时候去参加了各种大企业的宣讲会,一心想能进大企业,发现连投简历的机会都没有之后选择投中铁某局。就这个施工单位还是厚着脸皮自己去招聘组宾馆堵门来的。
去中铁报道,培训一周,都是企业文化什么的,忽悠人一类的东西,最后还搞了个总结晚会……每天吃盒饭,住华坤。然后被分配到了湖南深山里,修沪昆高铁。项目部离县城接近两个小时,是一个很早以前的度假村,租下来改的,别以为会住项目部,那是给女生和领导住的。再往山里走接近一个小时,男生都被分到各个工区上,住三合板隔层小间,不通风,不采光,没空调,夏天住里面那酸爽至今还记得。工区挖桥墩基础,把地下水污染了,每天用泥巴水洗澡和衣服,白色t全是黄色。项目部给每个新来的大学生配一个师傅,别以为会教你什么,然并卵。工区分工较细,隧道技术员,路基技术员,测量班,桥梁技术员,安全员,调度员。作为技术员工作内容极其枯燥,白天工地值班,晚上回工区做资料,全年无休,没有任何娱乐,早晨六点起床,晚上十二点睡觉,如机器人一般。刘志军倒台,温州动车事故,全国铁路建设一片萧条,大面积停工。加上我肠胃一直不好,湖南菜太辣了,经常拉肚子,受不了。接着我辞职了。
回到了家乡的城市,在家呆了三个月,偶然的机会,进入了一家上市公司的子公司。这家公司当时是本地
最大的房地产公司了,人员配置了也是高配。高管都是政府退下来的干部,总监也都是从业年龄二十年以上的一注之类。
从我还是在校学生到如今进入工作岗位、再到目前这个问题下面的回答,基本上土木学生毕业后主要去的基建四个方向(科研机构被我忽略掉了哈):设计、甲方、施工、监理都会被有意无意贴上对应的标签。标签内容大致如下:
设计=学霸沉下心来做技术,能学到最多的专业能力,未来成为技术大拿;
甲方=混关系、哄领导、吓施工单位,不学无术,关系拿捏得好、酒喝得多才能混得上去;
施工=苦逼、吃喝嫖赌,最需要混!;
监理=浪费青春,最不学无术。
上面的形容可能稍微极端了点,但是大家如果仔细看了知乎里面土木的相关问题,都能看到贴这些标签的情况。
虽然对上面的四个标签都很不认同,但是因为篇幅问题,加上我毕竟没有自己从事过设计、施工、监理,所以这里只简要为甲方的标签澄清一下。
大陆的甲方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甲方区别非常大,实际上来看,很多大型房企的工程部承担了监理、施工、甚至是设计的工作。
其实中国房地产兴起之初,大部分的高层,是搞工程出身的
原因很好理解,90年代初,住宅开始商品化,这个阶段的房子是不那么愁卖的。房地产开发的难点在于怎么设计一套不错的户型,怎么把房子盖起来。但凡解决了这两个问题,房子一般不会卖得太差。既然如何盖房子是这个阶段房产公司的重点,那么能把房子盖得好,盖得快的人,理应得到升迁。
所以这个阶段工程线起来的领导就多。
工程线的领导多了之后,就会存在一个晋升红利,在提拔下属的时候,会稍稍偏向自己这条线的下属,毕竟熟悉嘛,私人感情好嘛,我走了,这个位置留给你,继续给我利益输送,这都好理解。
2005年以后,中国的房地产一路高歌猛进,房地产市场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