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了冯小刚一贯的耍嘴皮子风格,比较适合中国人观看,尤其是在新年到来的时候,当然要感谢中国移动的积分,如果让我付现金去看这样的片,倒是有些不情愿。相比较起来,《姨妈的后现代生活》是一部非常有诚意的艺术电影。
市井电影,总是逃不开三个元素——方言、旧宅、艰辛甚至凄惨的情节,《姨妈》一个都没落下。念过大学、会讲英式英语的姨妈,独自居住在上海市中心的老宅中,每日端着架子、与邻居攀比、说女儿在洛杉矶、过着有些尖酸刻薄却也善良敦厚的生活。我不知道斯琴高娃是不是真的会说上海话,不过那浓浓上海腔调、黄浦区的老城区、斤斤计较的讨价还价,无不透露典型的小市民之风。然而,姨妈却也端着自己上过大学,会说英语,与楼里的“瘪三”总归是不同的。
之后,姨妈遭遇了一连串的骗术。先是外甥联合网友骗她的钱,因为是亲戚,最后她还得提外甥向警察求情。然后发现家里收留的小保姆靠撞别人的车讹钱,吓得把她赶走。最后,重头戏出场,周润发饰演的骗子不仅骗钱还骗色,连带感情一块儿骗了,忽悠着姨妈去投资墓地,转头再去,发现销售处已经人去楼空。
被骗了一切的姨妈摔断了腿,终于有一个亲人出现——赵薇饰演的女儿,及其对象,从东北鞍山赶来上海照顾亲妈。女儿粗俗、冷漠,指着姨妈的脸骂她“当年明明不爱我爸那个粗俗的老工人,干嘛还嫁给他?干嘛还生下我?为了回上海又离婚,头也不回离开我们?”姨妈在睡梦中看到一轮明月降临窗前,最终觉得上海待不下去,跟着女儿回了鞍山,跟着粗俗的前夫在市场卖小商品。最后的一幕,姨妈已经不是那个染黑了头发、梳着发髻、唱京戏、画国画、讲英式英语、拿腔拿调的上海老太太了,而是灰白着头发、裹着头巾、穿着肥硕黑布衣服、坐在自家杂货摊前,麻木地啃着饼,呆呆望着前方。
可见,这根本不是什么爱情喜剧,别听海报瞎吹了!
看这种市井电影,是需要坚强内心的,因为它能够直击普通老百姓心底最深的痛处。英雄总是很远,浪漫也是短暂的,但是影片中的噪杂小市民世界,却是大部分人真实的生活写照。而这部电影最凶狠之处,就是那份小市民的不甘心。
我以前看过一部典型的小市民电视剧《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那里面的市井生活,也是这样嘈杂、艰辛、不如意,但里面人物的态度却是心甘情愿的。他们没有大房子住,他们没有学历,没有好工作,但是他们都认了,心甘情愿地过着这样的生活,反而传达出普通人的温馨。但《姨妈》不一样的,《姨妈》里的每个人都对自己的生活不甘心,都想改变,于是他们都活得比张大民痛苦与纠结。
姨妈追逐着理想而活着,她说英式英语,为了回到理想的上海,头也不回没有半点留恋地抛弃东北的丈夫女儿而去,恋上了满口诗词歌赋的发哥,但生活却不如她所愿。因为非美式英语她找不到工作,孤零零地生活还要不停编制女儿在洛杉矶的谎言,因为发哥丢掉了一生的积蓄。这一切都在久石让音乐的村托下缓缓道来。
姨妈是可怜的,在市井生活中苦苦挣扎,想保持她理想中的,实际一捅就破的傲骨,更可悲的是最终她放弃一切奔向的城市容不下她,不得不回到她所厌弃的东北,麻木地继续活着。久石让的音乐还是一如既往地梦幻中充满了希望,与影片的调调和片尾处吃着咸菜下馒头,头发花白,眼镜已经晦暗的姨妈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镜头语言和音乐语言的反差形成了一种碰撞,告诉我们生活和理想的不同,我们都在理想的鼓舞下生活,但生活往往不会和理想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