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客户,06年那会儿,和男朋友来北京闯荡,在中关村创业,家里还算有些积蓄,在父母的资助下,拼拼凑凑在海淀买了套两居室,当时大概是98万,月供大概两三千。每个月还完房贷基本钱包空空,她说,“那会儿觉得出去吃顿饭都觉得奢侈的不行。”就这样熬了大概三四年,男朋友的公司做起来了,生活也慢慢有了好转。现在,因为经济下行,他老公的公司经营的不是特别好,她只对他老公说了一句话,“没担心,要是不行,我就把我们那房子卖了,980万呢。”10年的时间,她房子涨了10倍,贷款早就提前还清了。所以她又出来看房了,因为她要的是未来。
还有一个客户,是个年轻人,去年的时候也是在北京南郊看上了一套房,当时均价还不到两万,首付需要40万,当时手里有30万,咬咬牙认购了一套,回家和父母商量后觉得压力太大,第二天又跑去退了房,现在,他看上的那个楼盘上一期售罄时均价在2.8万/平米。现在及以后在北京,他再也买不起房了,五月份的时候,他离开了北京。现实就是这么残酷,年轻时买完房的前两年,惨一点也许过的都不是人的生活,但再过五年,你且看他!
2009年来北京上大学,海淀某211,被一个爱半夜打电话的室友气到想搬出去住,跟我爹打电话抱怨,想要每月多打点生活费出去租房子,我爹:租房子钱是给别人的,我给你钱买一套吧。买了套116平的小三居,结果自己住的太冷清就租出去两间,生活费基本不用和家里要了,2013年毕业,房子增值了300万左右,突然意识到它还是个学区房,2017年又翻倍了,当年半夜打电话吵的人睡不着觉的那个室友听说已经回老家了。
2009年,我25岁,家里砸锅卖铁花了160万在北京北三环四环中间买了一套房子,87年的老房子。我姑帮我挑的,本来我看中的是国贸附近的精装小户型,我姑说,你懂个屁,精装小户型是人住的吗,过两年你就后悔,她还借我家一大笔钱买房子。那时年轻气盛啊,总是觉得靠自己的努力早晚能解决住房问题,顺便说一句,我那时候月薪4000都不到。
高三,刚满18周岁,住校,我妈叫我第二天早上请假,去办理房产手续,ohyeah,不用上课咯。第二天早上屁颠屁颠跑回家,直接被拉到一个售楼处,给了我一摞合同,签了N个名,按了N个手印,我爸也在那按,瞄了眼合同我爸占5%,我占95%。
快奔3的年纪,房子有那么几套。国内国外都有,目前部分在空置,部分在出租。最近刚完成的一套最满意,用了2年时间从设计到完工。看着自己参与修改的房子从一块空地拔地而起成就感还是很足的。





